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2.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明确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和影响
3.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基础梳理
必备知识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③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大革命
(1)背景
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②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③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④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⑤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拓展提升《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3)结果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②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③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4)意义: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误区警示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非历史的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应该肯定法兰西第一帝国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功绩。
必备知识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3)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政治制度的类型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其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共和制: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必备知识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②内容: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③评价: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
①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②过程: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③影响: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的统一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②过程: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结果: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②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辨析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不同点
(1)德意志完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而意大利在实现统一的同时还具有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的性质。
(2)德意志统一完全是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除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外,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意大利统一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
(5)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③局限: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概念阐释殖产兴业
3.评价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典型例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与欧洲其他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在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欧美各国不同政治走向的共性因素。
参考答案(1)基础: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主张广为流传。传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记录:建立总统共和制;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3)因素:深受历史传统和国情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得出启蒙运动,结合问题“以革命方式展开”可得出卢梭的启蒙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得出历史传统是法国的君主专制传统,现实传统是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第(2)问,据材料二“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的总统共和制,颁布1787年宪法并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第(3)问,综合分析,由材料一“由于法国特有的”“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材料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可知受历史传统和国情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知识分子如此评论农奴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改革的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导致了俄国的落后和对外战争的失败。
(2)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相同: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解析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可知此知识分子评价的是俄国的农奴制,再结合所学,阐述农奴制的落后性和对俄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摆脱落后局面,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第二小问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阐述。第(3)问,主要从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留封建残余等方面考虑。
拓展延伸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经济上
农奴制的度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军事上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权
政治上
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
思想上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教育上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合同制方式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同步练习
1.“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了《权利法案》
C.实行责任制内阁 D.实施1832年议会改革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制还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3.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废除了贵族特权
4.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后,在许多州的批准并不顺利。如在马萨诸塞州,宪法批准会议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联邦党人做出将保护公众自由权、保证国会不得组建具有排他商业优势的商业公司等承诺后,反对派才做出让步,最终以187比168批准了该宪法。这反映出
A.宪法严重损害了地方的利益 B.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C.两党对垒影响了宪法的通过 D.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的艰难
5.反映“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这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6.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德国,“不管人民好恶与否,表述怎样,以服从为特点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普鲁士国家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这位‘受命于天’的‘公仆’的摆布”。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未能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B.宪政思想决定体制构建
C.强调君权来源的神秘性 D.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
7.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天折。这反映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
A.社会矛盾尖锐 B.保守势力较为强大
C.外部势力威胁 D.共和思想不得人心
8.下图为19世纪末的一幅名为《船长下船了》的漫画,船上的德皇威廉一世正注视着宰相俾斯麦的离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與论氛围比较宽松 B.专制主义传统力量强大
C.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D.政治人物更替相对民主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各权力部门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D.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
10.'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B.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D.使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题干“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出现,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时工业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A项;颁布了《权利法案》旨在约束王权,确立议会主权,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体现的议会与内阁的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
2.C
【详解】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治还比俄德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在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美、英是通过革命走上资本主义的;英国封建势力被肃清;美国则没有封建专制传统;俄、德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的,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如俄国沙皇拥有巨大的权力,而德国皇帝则拥有行政、立法等大权,所以俄、德的议会制度不成熟,故C是正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英国的议会制却比德国成熟,故A错误;英国和德国的资产阶级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性,但英国的君主立宪比德国成熟,故B错误;欧美等国尤其是英德两国在思想文化上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故D错误。
3.A
【详解】
据题干“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可知,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中的“平等”原则,故A选项正确;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烙印是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或弊端,B选项错误;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是农奴制改革的目的,C选项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D选项错误。
4.D
【详解】
由材料“1787年完法…在马萨诸塞州……批准会议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联邦党人做出…承诺后,反对派才做出让步……批准了该宪法”可知,联邦政府和地方上的州政府之间就1787年宪法的通过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与妥协,这实际体现的是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宪法在地方上被批准的过程很艰难,并未体现损害了地方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能体现美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在缓和而非趋向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而非两党对垒斗争,故C项错误。
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法国的政治改革,其在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最终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其国家元首为选举产生的总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故D项符合题意;英国国王是世袭产生的,不需要通过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而不需要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排除;德国的行政首脑为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排除。
6.D
【详解】
19世纪末的德国,不顾人民意愿,强化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即“服从”,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受命于天’的‘公仆”’——德国皇帝,反映出当时德国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D项正确;1871年德国已经突破旧体制,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宪政思想“决定”体制构建,B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德国君权来源的“神秘性”,C项错误。
7.B
【详解】
根据材料“一票赢得”“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天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想妥协的产物,该宪法一票赢得,说明共和派微弱优势赢得,反映出这时期保守势力较为强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保皇派势力强大,不代表社会矛盾尖锐,A项错误;1875年宪法以共和派微弱通过,说明这时期保守势力较为强大,无法反映出外部势力威胁,C项错误;1875年宪法共和派微弱优势赢得,反映出这时期保守势力较为强大,没有强调共和思想的社会基础,无法得出共和思想不得人心的结论,D项错误。
8.B
【详解】
19世纪末名为《船长下船了》的漫画,将德皇威廉一世比喻船主,把被德皇免职的宰相俾斯麦比作船长,反映出当时德国专制主义传统力量强大,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当时德国的社会與论氛围比较宽松,A项错误;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与材料主题不符,C项错误;19世纪末的德国政治人物更替相对专制而非民主,D项错误。
9.A
【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权利,而1837年英国工人阶级则要求继续扩大选民范围和降低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党制度的内容,B排除;从材料中看不出各权力部门之间存在尖锐矛盾,C排除;材料中仅提到了议会改革的方式,并未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无法得知其是否为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D排除。
10.C
【详解】
根据“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可以看出,光荣革命保留了英国君主,并使君权来源于议会,这反映出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故C项正确;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排除A;BD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排除。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