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2)(无答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2)(无答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2: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 1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理解20世纪上国际秩序的变动。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欧洲、美国、苏联实力对比变化及其对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特别提示: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的途径是合法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过程
①在亚洲,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特别提示:日本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以及陆军最高指挥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最高指挥部——海军军令部等机构。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军部,是在明治维新后伴随军事近代化组建起来的。
②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图解历史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发展
(3)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思维点拨: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姑息纵容的政策,它们打算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苏联,这使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过程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特别提示: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14年的艰苦抗战。
(2)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3)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等。
(2)成立联合国: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3.评价
(1)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1.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  )
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3.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肆意侵略扩张。最先遭受侵略并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中国
C.埃塞俄比亚 D.波兰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以下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二战爆发的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D.《非战公约》的签订
5.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6.“团结产生力量,凝聚产生希望。”当今世界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国际联盟的成立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的成立
7.1945年,某国际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成立联合国。该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8.以下表格反映了一战与二战相关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误的是(  )
名称 目的 性质 影响
三国同盟与 三国协约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军事侵略集团 加速一战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 反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A.名称 B.目的 C.性质 D.影响
9.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这一言论强调了纽伦堡审判的(  )
A.正义性 B.公平性 C.合法性 D.警示性
10.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包括 (  )
A.纵容侵略势力最终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可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密切合作
D.组成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重要手段
答案:ACBBC,BCBDB
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论史识
1.多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
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主要原因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诱导因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苏联的政策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英法的绥靖政策
从国家力 量角度看 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受到极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从目的 角度看 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如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苏联
从客观 环境看 和平主义思潮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从结果 角度看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将史料分析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通过讲述法,讲解法,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放映一些有关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讨论。学生借助表格归纳知识,运用时空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