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文本描述来理解画面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的理解和想象。
2. 课文中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生字新词卡片。
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
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幅画的精细和生动。通过提问“你们看这幅画,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北宋时期,有个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画了这幅非常有名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当时的城市生活,你们想不想了解画里的故事?”
3. 课文朗读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发音,同时指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与图片的对应关系,比如:“听,课文里是怎么描述这幅画的?大家看看图片,能不能找到课文里提到的场景?”
4. 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街市的热闹场景,提问:“你们在这幅画里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人或事?他们可能在做什么?”
5. 情境模拟
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模拟画中人物的日常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商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画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例如:“如果你是画中的一个商人,你会怎么叫卖你的商品?”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更加投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生字新词学习
我们来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比如“择”、“都”、“摊”、“贩”等。这些字词不仅在课文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比如“选择”、“首都”、“摊贩”,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词汇。朗读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特别是“择”字,它在这里读作“zé”,不要读错哦。朗读结束后,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生字新词,我会举一些例子,比如“选择”可以造句为“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择优录取。”这样,同学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课文内容解析与图片对照
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非常著名,它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这幅画的图片,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比如课文中提到的“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在画中我们能不能找到他们呢?还有“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这些在画中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照图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幅画能够名扬中外,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探讨。
(三)字词学习
1. 新词解析与应用
(1)展示生字新词卡片,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例如,展示“择”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并指出“择”字是由“扌”提手旁和“庶”组成,强调“择”字的读音为“zé”,并解释其意义为选择或挑选。接着,让学生用“择”字组词,如“选择”、“择优录取”,并造句,例如:“在众多的选项中,我们择优录取了最合适的候选人。”
2. 课文中字词的深入理解
(1)课文中“都”字的多音字现象进行讲解,指出“都”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如“首都”(dū)指的是国家的政治中心,“都来”(dōu)表示全部或完全。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如“老校长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让学生体会“都”字在句子中表达的全面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造句,使用“都”字的不同读音和意义,以加深理解。
(3)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形近字,如“摊”与“滩”,通过比较它们的部首和意义,让学生明白“摊”通常与“手”有关,而“滩”与“水”有关,从而避免混淆。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生字或生词,进行深入探讨,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发现和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句子分析
1. 课文第一段句子分析
(1)原文引用:“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
分析:这句话是课文的开篇,简洁地介绍了画家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有位画家”和“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构成了句子的主干,而“北宋时候”提供了时间背景,“张择端”是句子的主体,“《清明上河图》”则是作品的名称。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了解到这幅画的创作时期和作者,为理解整篇课文打下基础。
2. 课文第二段句子分析
(1)原文引用:“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分析:这句话描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画的是”表明了画作的内容,“北宋都城汴梁”指出了画作的地点,“热闹的场面”则传达了画面的繁华和活力。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理解画作的背景和意义。
3. 课文第三段句子分析
(1)原文引用:“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原文引用:“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分析:这两句话详细描绘了画中街市的繁华景象。第一句话通过列举“店铺、作坊、酒楼、茶馆”等场所,展现了街市的多样性和活力。第二句话则通过描述行人的不同动作和状态,如“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等,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两句话,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场景,感受画中的生动细节。
4. 课文中复杂句子的分析与赏析
(1)原文引用:“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分析:这句话是课文中的一个复杂句子,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动态和情感。“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设置了场景,“因为人太多”引出了冲突,“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增加了紧张感,“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则是解决冲突的动作。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生动性和画家的高超技艺。
(五)互动讨论
1. 课文内容梳理
(1)我们要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这幅画给你们的第一印象吗?
(2)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例如,“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这里描述了一个紧张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吗?如果你们是画中的骑马人,会怎么做?
2. 生字新词运用
(1)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比如“选择”、“首都”等。现在,请大家用这些词造句,看看谁的句子最生动、最有趣。
(2)“择优录取”这个短语在课文中出现了,谁能用这个短语造一个句子,并且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3. 艺术特点探讨
(1)《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内容著称。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2)“画中人物虽小,但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清晰可见”,这句话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技艺?请大家讨论一下。
4. 历史价值分析
(1)《清明上河图》不仅是艺术品,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对我们了解北宋社会有什么帮助?
(2)“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分享你们的观点。
5. 创意表达活动
(1)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创意表达活动。请大家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描述完毕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补充,让我们共同完成这幅画的“现代版”描述。
(六)拓展延伸
1. 描述场景练习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请大家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比如,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桥北头的情景”开始:“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画中的这个人,你会怎么做?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积极发言,描述你眼中的这幅画。
2. 讨论现代生活启示
我们要讨论这幅画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中的哪些场景或细节,可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课文中提到的“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这和我们现在的商业街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请大家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想法。
3. 创意绘画活动
我们来进行一个创意绘画活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创作一幅描绘现代生活的画。你可以画一个现代的街道,或者一个你熟悉的场景,但是要融入《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人物的动作、表情或者建筑的风格。完成后,每个同学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老师会根据大家的创意和表达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小结
1. 课文内容回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开头,作者滕明道向我们介绍了张择端这位北宋时期的画家,以及他创作的这幅名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接着,课文详细描述了画中的人物和场景,从“农民、船工到商人、道士”,再到“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2. 艺术与历史价值强调
我们要重点强调的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这幅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我们了解北宋社会经济、城市生活和风俗的重要窗口。“画中人物虽小,但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清晰可见”,这体现了张择端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同时,这幅画也让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前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历史的体验。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可以和老师一起分享。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其他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生字新词
课文重点句子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 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三)改进措施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探索更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