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基本准则。通过对本节课三个主要事件的讲述,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重点难点 重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20分钟)一、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1、三大政策: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2、三大成果①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型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③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获得重大进展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增强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时间:1972年--1979年1月1日原因: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②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③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历程:①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的大门缓缓打开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走到了合作的起点,中美关系正常化。③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 时间: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中日建交意义: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和中国建交的热潮。三、新时期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国际交流与合作(侧重经济)①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等)②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③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④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侧重政治)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间的关系③2001年,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④2001年,中国积极开展“反恐”外交。B、小组主持,合作探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10分钟) C、各组质疑。(5分钟)D、课堂检测。(5分钟)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完成《优化课后作业本》P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