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07: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探索了武装革命的新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人民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
3.[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1927年8月1日,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该起义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4.[2024年吉林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
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延安
5.[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
A.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B.始创人民军队
C.开辟正确革命道路 D.发动秋收起义
6.[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序幕的事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陕甘革的根据地的创建 D.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7.[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体现了红军战士( )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8.[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示历史地图的图例“▲”应是( )
A. B. C. D.
9.[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次会议指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0.[2024年广西中考真题]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胜利会师 B.百团大战的胜利 C.二万五千里长征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2.[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材料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淞沪会战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项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并不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多次攻打长沙失败,在分析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转向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革命根据地如星星之火之势如火如荼地创立起来,成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C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1927年,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背叛革命,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与题意中的“井冈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等信息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困难,但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体现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项正确;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主要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不是建党精神,建党是在1921年,排除C项;“铁人精神”与20世纪五六十年石油工人王进喜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回顾长征》”“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可知,这一会议是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转危为安,符合刘伯承元帅的回忆“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C项正确;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排除A项;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时召开的,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一群年轻的士兵,走过漫漫征途,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茫茫草地,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