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 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
3.[2024年河南中考真题]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西部的工厂被迫搬迁到内陆,机器被安置在露天环境里就开始了工作;妇女们也被征召到工厂、矿场等从事生产。这些举措是为了( )
A.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B.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D.全力反抗法西斯侵略
4.[2024年四川广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D.《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5.[2024年河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军事行动()
A.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6.[2024年湖南中考真题]環矣作家阿斯特丽德 林格伦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反攻总算来了!盟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在法国的西北部登陆。成千只运兵船和成千架飞机今天清晨穿过英吉利海峡。”日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撤退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7.[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万隆会议
8.[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开罗会议
9.[2024年吉林中考真题]根据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写出大事年表中两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2)依据大事年表,写出与“理论指导实践”主题相符的两组历史事件。
(3)说明大事年表中1929年和1933年对应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10.[2024年山西中考真题]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伦理 生态主张
“仁” 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
“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鉴》
“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罢(g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
材料二: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年《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材料三: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农业地区灾难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制定此类法律法规的原因。
(3)材料三中,美国中西部由“荒漠”变“天堂”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述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1930年代的困境的。
11.[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让我们回顾历史,一起来探究大国的发展历程。
【思想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1)这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潮?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2)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
【制度篇】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以上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科技篇】
(4)图一、图二交通工具分别出现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它们动力来源分别是什么?
【合作篇】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5)上文中签署的文件是什么?
【感悟篇】
(6)通过对大国发展历程的探究,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认识。
12.[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领签署文件。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一事件”史称什么?“奥匈帝国”属于材料中的哪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登陆”的地点是哪里?
(3)材料三中,“两大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1)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事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俄国十月革命。
(3)联系:为应付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等。
解析:(1)阶级:根据题干大事年表信息“法国大革命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和所学可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革命,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1917年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其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2)事件:根据题干大事年表信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和所学可知,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与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列宁和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所进行的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深刻社会革命。
(3)联系:根据题干大事年表信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实行‘新政’”和所学可知,为应付1929年发生的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等。
10.答案:(1)生态价值观: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对自然不过度开发,取之有度,有节制;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
(2)特点:加强立法,用法律保障环境的治理;环保法律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形成法律体系;先发展后治理等。
原因: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煤炭燃烧导致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人口增长,给环境造成负担;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等。
(3)原因: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带来大量劳动力;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应对: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危机;颁布《农业调整法》,加强对农业指导,促进了农业经济恢复;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植树造林,增加了就业;调整劳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等。
解析:(1)生态价值观:根据材料一“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可知蕴含的生态价值观是关爱动物,热爱自然;根据材料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可知生态价值观是对自然不过度开发,取之有度,有节制;根据材料一“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罢(g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可知生态价值观是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
(2)特点:根据材料二表格中各项法律的制定可知,特点是加强立法,用法律保障环境的治理;根据材料二“《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公共卫生法》”可知,特点是环保法律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形成法律体系;根据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可知,特点是先发展后治理等。
原因: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民主法治建设、人们的环保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煤炭燃烧导致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人口增长,给环境造成负担;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等。
(3)原因:根据材料三“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可知原因是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带来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三“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可知原因是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应对:根据材料三“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知,主要应对措施是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危机;颁布《农业调整法》,加强对农业指导,促进了农业经济恢复;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植树造林,增加了就业;调整劳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等。
11.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
(2)运动:启蒙运动
(3)文献:《权利法案》
体制:君主立宪制
(4)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改良蒸汽机、内燃机
(5)文件:《联合国家宣言》
(6)认识:要解放思想,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2.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三国同盟
(2)联合国家宣言(答题卡上已给书名号);诺曼底(法国诺曼底、法国)
(3)美国、苏联(美、苏);或苏联、美国(苏、美)(全名称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