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15)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1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28 10:23:5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燃烧的条件的认识。
(2)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3)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2)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
(3)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新设计3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水火相容”
(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放一小块白磷在热水中,将事先收集好的一试管氧气倒插入有白磷的热水中)
【老师】你能用你所知道的化学原理解释一下吗?
【老师】回答的很好。大家已经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小科学家,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学生】观察魔术
【学生】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试管中提供了氧气,所以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了。
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活动2【活动】提出问题
师】展示蜡烛,要求各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蜡烛点燃。
【师】我们来个灭火大比拼,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的蜡烛!要求可以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看看那个小组找的方法最多(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完成学案比一比,赛一赛。
【ppt展示】
【小组比赛】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的蜡烛。(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完成)
动手实验,小组展示回答
(可能的方法:嘴吹灭,书扇灭,用烧杯罩住,用镊子夹断灯芯。。。。。。。)给予鼓励。
【提问】为什么你的方法使蜡烛熄灭了呢?
思考作答(可能没有有氧气,可燃物,温度不够没有达到着火点)
【追问】那根据刚刚的体验能不能猜想出燃烧的条件呢?
【生】进行猜想,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
【设问】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来验证这些猜想呢?
【生】实验
【过渡】对,很好,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那在设计对比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哪位同学知道?
【追问】在对比实验中有几个变量?
【生】控制实验变量
【生】一个
【师】非常好,控制变量法就是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都不变。今天我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考虑控制变量法。下面进入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生】完成学案二作出猜想
活动3【活动】探究活动一
引导探究
【师】投影展示实验器材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白磷、玻璃棒
【设问】在这些物质中那些是可燃物呢?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呢?
【生】棉花,酒精,蜡烛、乒乓球、滤纸属于可燃物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可能的实验方案】
1、将玻璃棒和蜡烛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2、将棉花蘸水和酒精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小组活动一】利用桌上的物品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完成学案活动一)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展示回答
3、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评价(如设计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确定方案。
4、动手实验、团结协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过渡】通过实验大家得出了燃烧需要可燃物。现在继续进行我们的探究之旅吧。
活动4【活动】探究活动二
【投影】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乒乓球、滤纸
【设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些物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给出温馨提示:(提示:乒乓球(着火点约180℃),滤纸片(着火点约245℃))
【ppt展示】
【活动二】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能的实验方案】三角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上学生自己选取的两种不同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并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验证结论。
设计这个实验方案时,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变量是着火点不同,那如乒乓球和滤纸大小、温度等因素要一样,怎样达到温度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加热时应放在铜片的中部加热。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展示回答
3、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评价(如设计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确定方案。
4、动手实验、团结协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完善方案,再合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完成学案活动二。
【问题与交流】
1、活动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如果这里只给了乒乓球一种可燃物,可不可以设计出合适的方案验证猜想二呢?
【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活动5【活动】探究活动三
【师】投影蜡烛和烧杯。
【ppt展示】
【活动三】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它用品),设计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可能的实验方案】将大小相同的两只蜡烛点燃,用烧杯罩住其中一只蜡烛。
【表达与交流】请同学们分组展示自已的设计方案,并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相互讨论研究实验方案,
分组展示,主讲人说清楚实验原理,方案的优点、缺点,简单介绍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困惑。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燃烧的条件:
1、需要氧气
2、有可燃物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师】反思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困惑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里老师有两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Ppt展示】
【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呢?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当了一次小小科学家,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体验了化学实验的乐趣,进一步掌握了燃烧的条件。
【小结】小组为单位谈谈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活动6【作业】课后练习
1、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 化学式为    。
(2)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五氧化二磷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①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
②。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拓展与迁移】(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