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桂枝香·金陵怀古》
了解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安石从小随父亲宦游南北,十七八岁便以天下为己任,二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地方官,关心民众疾苦,曾上万言书,主张宋王朝改革法度。宋神宗时推行新法。然而由于旧党的阻挠,王安石屡次被罢相,又屡次被起用。是出色的政治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了解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了解题目
01
02
0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
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
怀古
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了解咏史怀古诗
形式
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咏”“怀古”“咏怀”等。
表现手法
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结构内容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怀人伤己
追慕古贤,表达敬仰之情;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时光不再、年华易老,功业无成的感慨。
借古讽今
感叹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朝代兴亡。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抒发爱国情怀。
理性反思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译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像一匹长长的白绢,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船只在夕阳下往来穿梭,酒楼外斜插的酒旗随着西风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亡国的悲剧连续发生。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唯有江上的烟波与草上凝结的露珠常在。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
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点”:即点明,将所要抒发的情感、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有一个总体认识。例如,“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染”:即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上片“染”的部分则通过具体描绘自然风光渲染和烘托“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鉴赏“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对偶。“澄江似练”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1
比喻。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
2
用典。“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了长江降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
3
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虚衬实,虚实结合。一个“念”字,作者的视角从现实的深秋美景,转入了对历史的思索。以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繁华的生活与破亡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叹。
用典。“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使用了典故。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时光流逝之叹。繁盛的六朝及六朝的兴亡随着时间历史的长河已经消失了。
01
物是人非之叹。只剩下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睹物思人,望物兴叹。
02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中“至今、时时”两个时间副词的含义是什么?
“至今”,强调时间之长,从唐末到宋初,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却依然没有改变;
“时时”,强调频率之高,每时每刻这种生活都在进行。
作者警告统治者们要改变奢靡、荒淫的生活,让六国相继破灭悲剧不再重演。
上片开阔高远的秋景属于乐景,作者不忍心这样的美景有朝一日像六朝那样繁华流尽,属于哀情。
上片凄凉萧瑟的秋景为下片抒发悲愤之情做铺垫;
下片抒发的这种悲愤的情感与上片的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衬托
乐景衬哀情
课堂笔记
上阙
意象:澄江、翠峰、归帆、残阳、西风、酒旗、 彩舟、云、星河、鹭
意境:旷远壮阔 清新明丽
手法:比喻、用典、借代、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情感:对金陵景物的赞美。
下阙
意象:寒烟、衰草
意境:凄凉
手法:用典、借景抒情、借古讽今
情感: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