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084年3月13日一约 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 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 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作品有《李易安集》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辑有
《漱玉集》《漱玉词》。今
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陰 詞 意 壬 午 : 月 李 鳴 畫
c
花後 晝
捲纱
瘦透
益清
厨半夜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一一沉哀凄苦
【写作背景】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 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 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 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 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 (huán) 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 暖,又转寒冷。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可。
(8)著: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 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 得尽呢
【赏析】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 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 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 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 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 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 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 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 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 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 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
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 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 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 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 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 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
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 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 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 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 难道也像我一样, 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 胡思乱 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 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 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
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 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 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 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 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 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
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 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 只剩下自 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 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 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 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 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 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 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 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 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 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
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 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 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 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 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 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
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 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 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 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 者,寄怀乡之意。赵胡《寒塘》: ‘乡心正无限,一 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前人读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
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 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 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 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 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 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 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 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 一 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 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 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 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 “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 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 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 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 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 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
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 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 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 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 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 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 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 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 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
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梧桐”两句不 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 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 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 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 辟之笔。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
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 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 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 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
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 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 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 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 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口述】
我迷惘地东寻寻西找找,可怎么也找不 回失去的东西,见到如此冷落凄清的环境顿 觉心里冷冷清清的,心头涌出了凄清、悲惨、 忧伤之情。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 难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 几杯薄酒下来,根本就抵挡不了晚上的狂风。
正在我伤心的时候,只见一群大雁正往
南飞过,(回想起过去曾与丈夫赵明诚雁足 传书,互通音信的事来,这大雁不就是当年 给我们俩传书的那只雁么!),雁却是老相 识了,(如今却与丈夫阴阳相隔,家乡的音 信也不可复得),真是越想越伤心啊!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 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 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 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 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 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 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 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 一个“愁”字了结!
1.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外部环境冷清 内心空冷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情入手,以情结束
寻寻觅觅 一动 作 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 → 环 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2.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3.词中间接抒情之处有
景 物 事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4.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过雁
雨
秋风
黄花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5.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 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 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 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主人下
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表肥
福 n 强 米 挥 助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思念之情
雁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 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 一 隅用奸
苦 形影相吊孀晚
愁 漫漫余生难捱ái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1.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直接抒情
(词眼)
间接抒情
(意象)
愁
(意境)
【主旨】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 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 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课堂练习】
1.作体现了婉约词的有哪些特点
A.清丽婉转,情调柔美,情致缠绵。
B.善赋“愁”形,寓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结合。
【婉约词示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指出下列对联评价的对象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备注:趵bào突(喷涌;奔突。亦指泉水。趵突泉,在 山东省济南市)。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宋词辑录。词,就是宋词。漱
玉词就是李清照写的宋词。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颂陆游
4.以“愁是什么”开头写一段话
3.下面是一副被打乱的对联,描述的是南宋的一个诗
人。请重新组织一下
池馆重新接草堂
烟尘誓扫还今阙 诗继少陵
更入清风明月
宦游西蜀
志复中原
派开南宋
高吟铁马铜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