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1《赤壁赋》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1: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苏 轼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了 解作家、作品背景。
2、诵读、背诵、翻译课文,掌握文言知识。
3、感 受自然之美,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
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体会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
5、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字 子瞻二,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 ,四 川眉 山 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苏 洵、 弟 苏辙 合称“ 三苏 ”。
他开创了 豪放 一派词风,与辛弃疾
合称 “ 苏 辛 ”。他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在此期间,写下了《 前 赤 壁 赋 》、
《后赤壁赋》以 及干古流传的词《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原是一种文学表 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 种特定体制,成为 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 性质,讲究韵律、铺陈、文采、用典。其特点是 “铺采璃(chi)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
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唐宋衰 微,元、明、清趋于消亡。
其中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 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 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
文体知识
赋的文体特点:
① 四六句为主,追求骈偶(对称句)。
② 语音要求声律谐协(和谐协调)。
③ 文辞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 内容侧重写景抒情。
⑤ 形式常为主客问答。
⑥ 讲究韵律、铺陈、文采、用典
⑦ 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
壬rén戌xū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 窕tiǎo之章。少 shǎo 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 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 兮兰桨jiǎng , 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yǐ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 不 绝如缕lǚ 。 舞幽壑hè之潜qián蛟jiāo, 泣孤舟之嫠Ií 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
昌,山川相缪liáo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
jī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zhú胪lú 干里,旌jīng旗蔽bì空,丽 shi酒临江,横槊shuò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lǚ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 , 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fú蝣yóu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 之须臾yú , 慕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 乎骤zhòu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zú 莫消长zhǎng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shùn;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客喜而笑,洗盏更gēng 酌zhuó。肴 yáo 核hé 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整体感知:
1、此文主要说了件什么事情
苏子与客游赤壁,抒发人生感慨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一悲观 苏子一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一 (1)
酒乐甚)
二 (2--3) 三 (4--5)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第一段
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
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介词,在
壬 rén 戌xū 之秋,七月既 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方式
慢慢、缓慢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 窕tiǎo之章。
写景 叙事对偶 互文
月出前
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心情 引出下文
王rén 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 yǎo 窕tiǎo之章。
·参考译文:王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 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
《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任凭小船往,去越过广阔的江面置的标志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纵 一 苇之所如,凌 万 顷qǐng之 茫 然。 定语后置句

浩 浩乎如冯ping 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抒怀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脱离人世 飞升成仙
飘飘乎如 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瀚无边、水天一色的壮阔江景 —→ 洒脱旷达、无拘无束的心情
助词,定语后 古:辽阔的样子
一会儿 介词,从 介词,在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拟人
“横 ”写出江上水汽范围之大、之广
“接”写出江天一色的壮丽景色
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弥漫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月出后


状语后置句
叙事
第一段写了什么
明 确 :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
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冯 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参考译文: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
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 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 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
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一 、良 辰:七月既望 二 、美 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雅 事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四 、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写美景
记活动
作者是如何来抒发“乐”情的
成熟是 一 而 不剂眼的光卿 圆间雨不耳的音
夜 游 之 乐
, 击 空明兮溯sù 流 光。 渺渺兮予yú 怀 ,望美 人兮天 一 方。”
主谓倒装句
于是:古:在这时候今:连词,表承接 甚 :副词,表程度,很
作者的歌声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扣:敲打 舷 :船的两边
而:连词,表修饰 歌:名作动,唱歌 之:音节助词,不译。
歌 :名词,歌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 面上逆流而上。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的很远。渺 渺:悠远的样子。
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 人:指所思慕的人。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 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 兮 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 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 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 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 另一方。”
补充: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4、所倾心的对象
“香草美人”在古诗文中经常用来象征“君臣关系”。“美人”是
“君”,“香草”是“臣”。香草为美人添香,正如贤臣使君王更圣明。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yi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niǎo, 不绝如缕lǚ 。舞幽壑hè之潜qián 蛟jiāo, 泣 孤舟之嫠lí 妇。
注释: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 ,循,依。 客人的箫声
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和:应和 其:代词,那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如怨如慕:像哀怨,又像思慕。慕,思念,向往。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袅 袅,形容声音婉转 悠长。缕,细丝。
舞幽壑...嫠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幽 壑:深谷。嫠妇:寡妇。
客有吹洞 箫者 ,倚yǐ 歌而和hè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 不绝如缕lǚ。舞幽壑hè 之潜 qián蛟jiāo, 泣孤舟之嫠lí妇。
· 参考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 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 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第二段写了什么
明确: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比喻、通感,化抽象为具体 想象、夸张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 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令人凄然下泪。致使 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乐”转“悲”。
第二段先写歌声再写箫声,由乐转悲,表达了作者希望为国分忧、 建功立业而不得的忧伤。
(1)来自面对浩渺而宁静的湖面想起了“美人”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
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 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3)词中的“美人”指什么 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1、喻指君主。作者虽被贬黄州,“处江湖之远”,但仍“忧其君”。用“美 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对皇帝的忠贞之情。
2、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 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
的情怀。
(1)第二段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作者悲从何来
由乐转悲
川相缪liáo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 :形→使动,使……整齐,整理。
危坐:端坐。危:正,端正。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何为:为什么。其:代词,指箫声 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
缪,通“缭”,盘绕,围绕。郁 :茂盛
困 :受 困 。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第三段
神态、动作描写 宾语前置句
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 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 望 夏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
·参考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
“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 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 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 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jī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zhú胪lú 干里,旌jīng
旗 蔽bi空 ,丽 shi酒临江,横槊shuò 赋 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方:当。其:代词,指曹操
破荆州,下江陵: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击荆州,刘琮投降;之后在当
阳击败刘备,进兵江陵。破:形作动,攻破。下:形作动,攻下。古 今 对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比一人生短暂
舶胪: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触 :船尾。胪:船头
丽 酒 :斟酒。临:对着。槊:长矛。
固 :本来,当然。安:不定疑问代词,哪里。

方其破荆jī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zhú 舶lú 干里 ,旌jīng旗蔽bi空 ,酮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 一 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
· 参考译文: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
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干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 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 呢
注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而:连词,表并列
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属:“嘱”,劝请。
寄:寄托。蜉蝣:古人传说为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
一粟:一粒米。须 臾:片刻,短时间。
挟 :偕同,带。长 终:永远长存。乎:句中表停顿 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遗响:余音,指箫声。于:介词,在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lǚ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
之扁piān 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fú蝣 yóu 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
粟s ù 。哀吾生之须 臾yú
,慕 长 江 之 无 穷 ,挟 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
定语后置句 长结。知不可乎骤zhou
得,托遗 响于悲风。”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 之上,侣lǚ鱼虾而友麋mí 鹿,驾 一
叶之扁piān 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fú 蝣yóu 于天地,渺沧
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 , 慕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zhòu 得,托遗响于悲风。
参考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
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 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 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 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 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11 11
英雄落幕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自身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 喻
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 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
人生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理想难得——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想超脱 尘世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悲伤
“寄”写出了人生的短暂 “渺”写出了人类的渺小
(1)客人为何而悲
第三段写了什么
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的
对比
对比
“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 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 小 ,引发了世间万事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的感慨,表现出 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是抒情。
议论
而今安在哉
人生短暂 自身渺小
写景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主 问 客 答
抒情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而卒zú莫消长zhǎng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 不
能以一瞬shùn;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莫:表示否定。不,没有。宾语前置句
亦:也。夫:代词,那。乎:句末语气词 消长:消减和增长。
盖:句首副词,表假设,推测性判断。大概。
逝者:流去的水。逝,往。 将:表示假设,如果。自 :从
斯:指示代词。这;这个,指水。 而:连词,表修饰,来
而 :连词,表转折,却 未尝:不曾。往 :去 曾:简直、尚且。以:通“已”),停止
瞬 :眼珠儿一动;一眨眼。
盈虚:月圆、月缺。盈,满。虚,缺。
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 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而卒zú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zēng不能以一瞬shùn;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参考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 时间流逝就像这水, 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 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 动, 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 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水 月

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代代相承
变 VS不变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
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 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题,况且。
苟:连词。如果;假使。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虽:即使。 惟 :只有。之 :助词,的 之 :代词,它。而:连词,表顺承
竭:尽。是:指示代词。此,这。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
无尽藏:出自佛家语“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而 :连词,表顺接 适 :享有。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参考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 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 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 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 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忘怀得失,顺其自然
失意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情怀。
求而不得之物
当下所有之物
一毫而莫取
取用不禁,共 适之
可取 VS
非吾所有
明月清风
功名
美景
第四段主要写苏子主人以水月为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对宇宙人生、
生命进行哲理性思考,显示出乐观旷达的胸襟。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
口从“取”与“不取”的角度,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大自 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1)第四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感彩有何变化
(3)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 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 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
(3)作者的观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天安命,随意而安
第 五 段 转悲为喜
客喜而笑,洗盏更gēng 酌zhuó。 肴yáo 核hé既尽,杯
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更酌:重新倒酒。更:再。
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同“狼藉,凌乱”。
相与:互相、一起。枕藉:枕着垫着。
乎:相当于“于”,在。
既白:天明。白,形→动,明亮。
客喜而笑,洗盏更gēng 酌zhuó。肴 yáo 核hé既尽,杯盘 狼籍jí。相与枕藉jie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参考译文: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 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 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 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本段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转悲为 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忘怀得失,超然物外。
感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1)第五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感彩如何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书法欣赏www.
(1)良辰:七月既望
(2)美景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雅事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 4 ) 豪 情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务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乐-悲-喜,分析乐、悲、
景色优美
心情舒畅
喜的原因。

(1)幽咽萧声
(2)英雄落幕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对比
(3)自身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对比、比喻
(4)人生短暂 悲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对 比
(4)理想难得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对 比
现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水 月

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顺境逆境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随遇而为
2.“取与不取”:
物各有主,人不能有非分之 想,僭越之心。
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
1.“变与不变”:
观察角度决定人生态度
→ 悲 喜

乐观豁达
超然物外
■当时真有这样 一场主客问答吗 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客问答是苏轼两种心境的反映,客是消极忧郁的苏轼,苏子是乐观旷达的苏 载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消极、哀怨中 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 阔,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主客问答是苏轼内心的挣扎和拷问,亦是自我开解的过程,在矛盾中走向理性、旷
达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被贬黄州的苏轼一面有强烈的渴望东山再起的儒家式进取的心,一面又从道家 和佛家处汲取到看淡、豁达的精神力量。两个人在船上的对话,可以看做一个东坡
的两个精神面的交锋。最终实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突围。
2.主客问答
叙事线索:夜游 一听曲一主问客答一
主辩 一客喜
感情线索:乐一悲一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一 一东方既白
一总结全文
文章 线索
结构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旷达乐观
情感
( 乐 )
(转悲) ( 悲 )
(转喜) ( 乐 )
写景
议论
抒情
课堂小结
《赤壁赋》记叙了苏轼与客人月夜泛舟游赤壁所见所感,以作者的
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 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通过主客问答所表现的喜乐与悲伤,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 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在作者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中,化为洒脱、豪迈的气度,展 现出作者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3.文章主旨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
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 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
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
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艺术特色
4、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 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3.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病之
侨的花相之
元 容 聲
: 山 值 毒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
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
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结语
(3)山川相缪
(1)举酒属客 (通“缭”,盘绕)
(通“ 嘱 ” ,劝人饮酒)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以”通“ 已 ” ,停止)
(通“凭”,乘) (5)杯盘狼籍
(通“藉”,凌乱)
知识点总结
一 、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举酒属客 (动词,劝请)
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动词,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词,像)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扣舷而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羽化而登 仙 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2.之 助词,的
(1)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 风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
白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代词,它、它们
(5)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 .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4、然 其声呜呜然 (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 (指示代词,这样)
5.乎
(1)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2)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相当于“于”,在
(3)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
(4)知不可乎骤得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
三、词类活用(指出用法,解释词义)
1 、歌 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歌,名作动唱
2 、舞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使动,舞,使…..起舞; 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
正,形容词使动 使.....整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顺流而东也
东:名作动,向东进军、东下
8、侣 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9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变白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2) 白 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 5 )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四、古今异义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1. 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固一世之雄也
2. 被动句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省略句
(3)(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4)(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5)(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特殊句式
五.特殊句式
4.倒装句
(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9)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10)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11)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12)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13)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 音微弱。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的样子。
沧海—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
舶舶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二句描绘出秋
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
3.《赤壁赋》中写洞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
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己的凄凉身世,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 一 粟 0
6.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
明月为喻,提出了“ 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97
4.《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
出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感叹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赤壁赋》中用“ 纵 一 苇 之 所 如 , 凌万顷之茫然
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99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配成六十对。这六十对组合中,从第一对 “甲子”到第六十对“癸亥”为一周,称“六十年一甲子”,即六十干支。 历法上用干支表示年、月、日 的顺序,主要用来纪日和纪年。
计算公式:天 干 : (年份-3)/10 所得余数,余数为几就数几个,刚好
整除,就是“癸” 地支: (年份-3)/12所得余数,余数为
几就数几个,刚好整除,就是“亥”
文化常识——古人纪年
1.干支纪年法(如“壬戌之秋”)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gēng)、 辛
十二地支:子、丑、寅 (yín) 、 卯(mǎo) 、辰、巳 (sì) 、午
未、申、酉(yǒu) 、戌(xū) 、 亥(hài)
壬(rén)、癸 (guǐ)
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 春秋战国时期。如:“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 僖公三十三年。
3.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 如:“汉文帝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和“ 贞观时
期”。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 丙 申”,“淳熙”为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古人记年
文化常识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
孟秋 、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 、季冬
各季节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 如“孟冬”代农历十月;“仲春”代农历 二月。
● 古 人 记 月
1.孟仲季记月
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 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 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 冬月——葭月,葭草吐绿头 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
端月——柳月,银柳插瓶头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 三月——桃 月,桃花粉面羞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
2.花名记月
晦:农历每月末尾(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初一。
出fěi: 农历初三。
弦:上弦——初七初八;下弦——二十三、二十四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望”后的一天,农历每月十六。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后立春前的一段时间。
古人记
地支 现代时间 地支
现代时间
子 23:00—1:00 午
11:00—13:00
丑 1:00—3:00 未
13:00—15:00
寅 3:00—5:00 申
15:00—17:00
卯 5:00—7:00 酉
17:00—19:00
辰 7:00—9:00 戌
19:00—21:00
巳 9:00—11:00 亥
21:00—23:00
1.地支纪时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变化。
爵 夜半 鸡鸣 平明 日 出 食时
隅中
地支 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现代 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爵 日中 日联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纪时 午 未 申 酉 戌

贷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2.天色纪时
五更 五鼓 五夜 天色
现代时间
一更 一鼓 甲夜 黄昏
19:00—21:00
二更 二鼓 乙夜 人定
21:00—23:00
三更 三鼓 丙夜 夜半
23:00—1:00
四更 四鼓 丁夜 鸡鸣
1:00—3:00
五更 五鼓 戊夜 平明
3:00—5:00
3.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二十八星宿
再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