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4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花钟》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在《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中,教材继续深化了对植物生物钟的探讨,并引入了植物学家如何利用这一自然规律建造“花钟”的实例。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将放在理解“花钟”的制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上,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实例展现科学发现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花钟”的制作原理,并认识到这一发现对于人类生活的实际意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发现改善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进入《花钟》的第二课时,三年级的学生将进一步探索植物生物钟的奥秘,并学习如何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他们已经对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第二课时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在理解“花钟”的制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实物、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课堂的互动交流。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用词的生动、准确。 ★★★
3.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用词的生动、准确。
难点: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核心问题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用词的生动、准确。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探索了花卉世界的奇妙,了解了不同花卉开放的时间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个五彩斑斓的花海,感受植物学家们如何用智慧构建出独特的大花钟。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本,去探寻更多的花卉奥秘吧!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延续和学生兴趣的引导。通过将上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内容,还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植物学家如何用智慧构建大花钟,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研读文本 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出花名。 2.学生自由讨论。完成表格。 3.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核对自己的答案。 4.学生朗读课件上的词语,读准字音。 5.生答:都是描写花开了,第二个语段富于变化,更生动形象。 生答:第二个语段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开了,赋予花生命的活力。 生答:时间表达加上“左右”,语言更加严谨。 6.生答:蔷薇——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睡莲——从睡梦中优雅地苏醒 万寿菊——在午后阳光下热烈绽放 紫茉莉——在黄昏时分开出淡紫的花朵 月光花——在月光下静静吐露芬芳 昙花——在夜晚短暂而惊艳地开放 生答: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学生尝试背诵。 借助关键词句,复述原因 1.生答:因为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3.生答:因为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4.学生自由交流。 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快速找出课文写了哪些花,把花名圈出来。 2.这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3.课件出示学生反馈。 牵牛花——凌晨四点 蔷薇——五点左右 睡莲——七点 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左右 万寿菊——下午三点 紫茉莉——下午五点 月光花——七点左右 夜来香——晚上八点 昙花——九点左右 4.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花的呢? (1)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2)课件出示短语。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从梦中醒来 苏醒过来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3)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短语,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5.对比朗读,体会表达。 读一读下面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句子)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下午五点,紫茉莉开了…… ②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学生交流反馈。 小结:看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述方法。 6.指导朗读,关注表达。 (1)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2)自主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 课件出示: 蔷薇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 紫茉莉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反馈。 (4)互相评价。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体会关键句的作用。 第1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开放,那么哪个句子提示了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借助关键词句,复述原因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2.作者是怎样把“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写清楚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3.借助例子,了解原因。 (1)说说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放的原因。 (2)课件出示关键词语:又大又娇嫩、白天、灼伤、深夜、不适宜。 4.组内复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原因。 (1)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指名复述。 5.教师小结:植物学家正是利用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这一现象修建了花钟。 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1.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鼓励学生通过自由阅读来主动提取和识别文本中的关键信息。通过让学生快速找出并圈出课文第1自然段中提到的花名,这一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此外,这种自主查找和标记的过程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去。因此,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花钟》一课的教学中,当提问到“这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时,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寻找每种花卉独特的开放时间。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还能加深他们对花卉与时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自然界中花卉的生物钟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自然科学兴趣。同时,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展示学生反馈的不同花卉开放时间,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让学生自主查找并反馈花卉的开放时间,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筛选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这种互动反馈的形式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补充。此外,这个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生物钟意识,让他们对自然界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这个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4.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花钟》一文中花卉描写的理解。首先,通过展示如“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四字词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作者用来描绘花卉的丰富词汇和生动表达。接着,课件中出示的“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等短语,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具体而生动的花卉画面,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花海中。最后,鼓励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短语,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体验到了花卉的美丽和魅力。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5.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对比朗读两段描写花卉开放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魅力和效果。首先,学生通过朗读,直观地感受到第二个语段在描述花卉开放时更为生动和形象,这得益于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等,这些表述赋予了花卉以生命和活力,使它们仿佛拥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学生还注意到第二个语段在时间表达上加入了“左右”这一词语,使得语言更加严谨和准确。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精确把控,也反映出作者在描述花卉开放时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处理。 6.这个教学环节设计精妙,首先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花钟》的第1自然段,为学生提供了朗读的示范,并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接着,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将花卉名称与描述对应,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在交流反馈和互相评价中,学生不仅展示了学习成果,还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得了提升。最后,教师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朗读技巧。整个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7.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关键句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要求找出第1自然段中提示主要内容的句子,即“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不仅概括了整段的核心信息,即不同花卉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同时也为后文详细描述各种花卉的开放时间做了铺垫。 借助关键词句,复述原因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并借助昙花等具体例子来解析背后的科学原理,展现出了显著的教学效益。学生首先被引导去思考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通过分析作者如何清晰阐述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关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然后,结合昙花的实际例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深化了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理解。最后,通过组内复述和教师小结,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口头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整个教学环节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自然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课堂练笔,拓展阅读 学生仿写课文。 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 自由阅读《大自然的时钟》。 课堂练笔,拓展阅读 1.课文中描写的鲜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课文中描写花儿开放的语句,写一写其他的花。(课件出示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图片)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 4.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大自然的时钟》,边读边找出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课堂练笔,拓展阅读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首先,通过仿照课文中对花卉开放的描述,学生被要求描写牡丹花、向日葵和蝴蝶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花卉特征的理解。接着,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作品。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从同学和教师的反馈中获得新的启发。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大自然的时钟》,学生被引导至更广阔的阅读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连贯的教学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多方面取得进步。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花钟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修建“花钟”
教学反思 《花钟》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在《花钟》的第二课时教学结束后,我深感这节课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成功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仿写练习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课文中对花卉开放的描述,学生不仅锻炼了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花卉特征的理解。这种仿写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其次,在指导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个性化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让他们在展示中体验成就感,并从同学和教师的反馈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时,我对于某些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醒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加具体的指导。 在拓展阅读环节,我虽然为学生推荐了《大自然的时钟》这本书,但没有对书中的具体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指导。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或者缺乏兴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拓展阅读材料的介绍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综上所述,《花钟》第二课时的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以这次反思为契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