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09: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1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荷花》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荷花》这篇课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教材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想象,将荷花的美丽姿态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文不仅展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更通过作者对荷花的欣赏和赞美,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感悟,深刻体会到荷花的美丽与作者的情感。此外,教学目标也强调了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首先,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课文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荷花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可能难以深刻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等,来展示荷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想象,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收获。最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荷花、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认识“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 “荷花、清香”等18个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
3.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给课文划分部分并用简单的短语概括不同部分的内容。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难点: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给课文划分部分并用简单的短语概括不同部分的内容。
核心问题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给课文划分部分并用简单的短语概括不同部分的内容。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生读课题:《荷花》。 2.生答: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答:婀娜多姿的荷花。 生答:千姿百态的荷花。 3.学生自由回答。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板书:荷花) 2.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3.让我们一起到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荷花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叶圣陶和文章标题《荷花》,紧接着引导学生用词汇描述荷花的美丽,然后通过展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荷花的形态。这样的设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对荷花美感的直观认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研读文本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按照课件要求自读课文。 2.学生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词语中的儿化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的字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进行练写。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5.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互助,解决难懂的词语。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学生用简短的短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闻荷香,再赏荷姿, 幻化荷花。 3.师生共同小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花瓣儿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多音字“挨”的读音: “挨”在这里读“āi”,另外还有一个读音,一个是“ái”,组词为“挨打”。 另外读好卷舌音“花瓣儿”。 3.学习生字。 (1)(出示汉字学科工具课件:) 瓣 蓬 胀 裂 姿 势 仿 佛 随 蹈 止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随”,翘舌音“ 止、胀、势”,前鼻音“瓣”,后鼻音“蓬、仿”。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①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瓣 蹈 蓬 胀 裂 姿 势 仿 佛 ②熟字比较。如:瓣一辨 裂一烈 拂一佛 正一止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瓣”——左边“辛”最后一笔是撇。 “势”——上宽下窄,上面是“执”。 “佛”——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笔顺是横折、橫、竖折折钩、撇、竖。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教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板书:初闻荷香 再赏荷姿 幻化荷花) 3.师生共同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4.配乐齐读全文。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通过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生不仅能够自主熟悉文本内容,建立初步印象,还能在过程中锻炼识字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自读时,学生需要多读几遍生字以巩固字音和字形,确保句子读得通顺流畅。同时,通过标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能够培养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词汇掌握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和拓展。通过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有助于他们巩固和记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通过反复朗读,加深了他们对词语的熟悉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多音字“挨”的读音进行了强调和区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该字的发音和用法,避免了在后续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同时,对卷舌音“花瓣儿”的指导,也有助于学生纠正发音,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3.通过学科工具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个生字的字形,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准确掌握生字的发音。教师特别强调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别,有助于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在识记生字方面,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和熟字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生字与已知字之间的联系,增强记忆效果。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前置性学习的链接和小组内的书写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小组长汇报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为教师提供了教学重点,使得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范写指导。 教师的范写指导针对性强,着重于纠正学生的常见错误和提醒学生注意字形的细节。例如,“瓣”字的左边“辛”的最后一笔是撇,“势”字的上宽下窄以及“佛”字右边的笔顺等。这样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在练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学生通过再次练写和展示作品,巩固了学习成果,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个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字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是一个既有效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聆听和纠正,不仅能够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还能提高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种互动形式还能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5.通过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并在诵读过程中师生或生生间互相帮助解决生词词义,如“翩翩起舞”形容轻盈的舞姿,“挨挨挤挤”描绘荷叶紧密相连的景象等,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增强他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种互动学习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这个教学环节“请大家带着是否能理清楚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思路的问题去认真读课文”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脉络,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2.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的教学环节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将其划分为“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和“幻化荷花”三个部分。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见解,通过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形成更全面准确的总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再次朗读文章能够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味和美感。这种朗读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回顾和巩固,更是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和共鸣。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荷花之美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能力。 4.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为学生朗读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当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声朗读时,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总结 教师:在结束《荷花》的第一课时学习之际,让我们再次回味荷花的美丽与纯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荷花独特的魅力,不仅欣赏了荷花那婀娜多姿的形态,更感受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对荷花的喜爱延续到课后的生活中,用心去发现、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荷花的内在美,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在《荷花》第一课时的尾声,教师的结束语如同荷花的清香般悠长而深邃。它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荷花那婀娜多姿的形态,更深化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领悟。这段话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同时,它也为下一节课的探索之旅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带着对荷花内在美的期待和好奇,继续踏上学习的旅程。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生活的热爱。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词语;3背诵课文2-4段。
板书设计 荷花 初闻荷香 再赏荷姿 幻化荷花
教学反思 《荷花》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经过《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堂课中,我力求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荷花的美丽与纯洁,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首先,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荷花的独特魅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对荷花形态的描写,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描述荷花的特点,来想象自己站在荷花池边,感受荷花的清香和美丽。这种情境代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的意境,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不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表达。我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让他们更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时,我可以提供更加具体的情境和背景信息,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想象的状态。例如,我可以描述一个具体的荷花池场景,或者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我应该尊重并关注这些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