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
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2.康熙元年(1662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再迁徙50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  )
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
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
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
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
3.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朝中期,有关开海禁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这说明,明中期(  )
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
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
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
4.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5.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6.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这反映清代长期推行的政策是(  )
A.维护统一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闭关锁国
7.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这些变化(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巩固了国家领土统一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强化了中央政府统治
8.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9.如图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强盛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__________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10.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
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23·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表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  )
上奏内容 上奏时间
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 康熙三十二年七月
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
闻太仓有人起事折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 康熙六十年八月
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
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
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
12.[2023·重庆沙坪坝高一联考]据记载,清政府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在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将其编制为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务由中央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据此可知,盟旗制度(  )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统治原则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扩大了地方的行政自主权力
D.激化了蒙古贵族与中央的矛盾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枣庄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
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答案】C
2.康熙元年(1662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再迁徙50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  )
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
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
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
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
【答案】D
3.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朝中期,有关开海禁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这说明,明中期(  )
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
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
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
【答案】A
4.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答案】C
5.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答案】C
6.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这反映清代长期推行的政策是(  )
A.维护统一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闭关锁国
【答案】D
7.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这些变化(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巩固了国家领土统一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强化了中央政府统治
【答案】D
8.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答案】A
9.如图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强盛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__________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答案】A
10.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
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1.[2023·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表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  )
上奏内容 上奏时间
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 康熙三十二年七月
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
闻太仓有人起事折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 康熙六十年八月
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
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
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
答案:D
12.[2023·重庆沙坪坝高一联考]据记载,清政府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在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将其编制为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务由中央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据此可知,盟旗制度(  )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统治原则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扩大了地方的行政自主权力
D.激化了蒙古贵族与中央的矛盾
答案:B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枣庄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积极影响: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认识: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对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
解析:(1)根据“蛮悉改流,苗亦归化”得出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角度总结回答。(2)根据“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可知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对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