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被称为“一日七法”。这反映了(  )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关于这部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②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④提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
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4.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5.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反映了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
C.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框架
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
7.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表明(  )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
B.我国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重新树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用法律手段恢复经济秩序、加强财政工作、控制物价”。1953年,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调整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反映出我国(  )
A.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B.法制建设开始向制度化迈进
C.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工作中心
D.三大改造推动了法制的健全
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
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
10.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执政理念追求党政同责
B.对依法治国认知的深入
C.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D.开始践行法治国家理念
11.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 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D.我国法治建设任务完成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 法律法规
1978年 首次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
1979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 正式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保政策
1989年 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0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八项制度”
1992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公布
1994年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以及“九五”计划纲要中,我国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指导方针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通过
1996年 明确提出“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通过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通过
1998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发布
2000年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发布
——据张小筠、刘戒骄《新中国70年环境规制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被称为“一日七法”。这反映了(  )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答案】C
2.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关于这部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②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④提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
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答案】A
4.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答案】C
5.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B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反映了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
C.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框架
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
【答案】A
7.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表明(  )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
B.我国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重新树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答案】C
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用法律手段恢复经济秩序、加强财政工作、控制物价”。1953年,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调整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反映出我国(  )
A.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B.法制建设开始向制度化迈进
C.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工作中心
D.三大改造推动了法制的健全
【答案】C
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
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
【答案】D
10.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执政理念追求党政同责
B.对依法治国认知的深入
C.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D.开始践行法治国家理念
【答案】B
11.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答案:B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 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D.我国法治建设任务完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 法律法规
1978年 首次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
1979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 正式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保政策
1989年 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0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八项制度”
1992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公布
1994年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以及“九五”计划纲要中,我国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指导方针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通过
1996年 明确提出“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通过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通过
1998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发布
2000年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发布
——据张小筠、刘戒骄《新中国70年环境规制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价值取向增强。
1978—1992年,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形成以宪法、法律、细则、制度为载体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体系。1992—2000年,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为环保思路,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以法律、法规、条例、对策规范落实环保工作,标本并重。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过渡。
示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环保体系不断完善。
理念: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并重。
法律、法则:从宪法到具体法律、法规的补充完善。
政府:由计划、规划、对策到具体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保体系由不完善到形成较为科学的理念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