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3.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掌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知识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寥落( ) ②桀骜( ) ③黯然( )④尸骸( )
⑤屠戮( ) ⑥绯红( ) ⑦立仆( )⑧洗涤( )
⑨噩耗( ) ⑩攒射( ) 浸渍( )诧异( )
长歌当哭( ) 殒身不恤(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毅然·决然
毅然:坚决地,肯定地;毫不犹豫地。强调行动的坚决,多形容干某事的态度。
决然:坚决果断;必然,必定。除表坚决外,还表示必然,强调结果的确定性。
辨析:①尽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可为了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 决定参加比赛。
②制假售假、损人利己的人 没有好下场。
(2)何况·况且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辨析: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②这书内容好, 又不贵,你买一本吧!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长歌当哭:
(2)广有羽翼:
(3)殒身不恤:
(4)桀骜不驯:
[三“点”探究]
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有力地控诉了一种人,同时希望唤醒一种人,这种思想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3.“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4.能否将“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中的“竟至于”去掉呢 为什么
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6.阅读全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7.作者在文中提到“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应怎样理解“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的含义
[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二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部分第1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比喻手法,请分析“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3.作者引用陶潜《挽歌》一诗的用意是什么
4.“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一句中,“如此”的“此”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痛 哭 和 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得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的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沉得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5.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信息,简要回答。
6.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意。
[总结反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补充]
解文题。
“记念”表明这是一篇记叙回忆性文章。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念”而不用“纪念” 是因为“记”是记住不忘的意思,“记”还兼有“记录”之意。“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君”来称呼刘和珍等遇难青年是对她们的礼赞。文题虽为“记念刘和珍君”,但目的不仅仅是记念刘和珍,更是以记念刘和珍为切入点对“三一八”大屠杀事件作总结评述。
识作者。
(1).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所崇敬的笔名。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在鲁迅的学生孙伏园为鲁迅写的一副挽联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一生。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知背景。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下午,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帝国主义反而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帝国主义国家,向段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北京各界人士游行示威,去执政府请愿。当游行队伍抵达执政府国务院东辕门时,早已戒备森严的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
在惨案中,22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学生刘和珍遇难了。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诬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和诬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3. 寄情于事 一脉相承
——谈散文的事件线索
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也就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的纽带。散文可以以人物、事件、实物、感情等为线索,这里主要介绍散文的事件线索。
叙事散文多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对片段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有的记叙文不是只写一件事,而是写多件事,这时可以主写中心事件,并以之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这样,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详略搭配,主次分明,条理井然。以主带辅,配合也就默契了。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按照故事情节的推进来展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文。这样,文章的线索往往就与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只有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人们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而理解文章蕴含的意义,同时,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物,也都应紧扣中心事件展开适当的描写。如《扁鹊见蔡桓公》,以桓侯的病情发展这一事件为线索贯穿全文,桓侯的病由轻而渐重,到病入膏肓,终至死亡。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全文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逐步展开,通过“找药”“送药”联系起多方面材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如俄国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参考答案
【知识导学】
1.①liáo ②jié ③àn ④hái ⑤lù ⑥fēi ⑦pū ⑧dí
⑨è ⑩cuán zì chà dàng xù
2.喋血/影碟/通牒/间谍 忌惮/殚精竭虑/禅杖/邯郸 哀悼/船棹/泥淖/绰约
3.(1)①毅然 ②决然 (2)①何况 ②况且
4.(1)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2)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文中指帮凶。(3)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4)性情倔强不驯顺。
【三点探究】
1.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和由衷尊敬,颂扬他们的勇毅,告诫他们要注意斗争方式,激励他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2.鲁迅先生有力控诉了以执政府为代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动势力和“流言家”之类的无耻的帮凶,这类人属鲁迅先生在各作品中鞭挞的对象,其他作品中有《孔乙己》中的丁举人、《药》中的红眼睛阿义、《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他希望唤醒的人是“庸人”,即那些麻木的“看客”,类似的人有《孔乙己》中的酒客、《药》中的华老栓、《祝福》中的柳妈、《阿Q正传》中的阿Q等。
3.“深味”是“深深地体会”的意思。“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凉”本无颜色,用“浓黑”修饰之,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悲凉”之重。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的血洒在执政府前,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对他们进行诽谤,这种屠杀和造谣给作者带来的悲痛是沉重的,是“浓黑”的,作者只有“深味”方能表现其痛苦之深。
4.不能。因为“竟至于”表明“竟然至于”,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他对自己当时“怀疑”的后悔,亦即对执政府残忍本质认识不足的后悔。作者的意思是,尽管自己发挥出了最大的想象力,也想象不出执政府会屠杀刘和珍等徒手请愿的爱国学生,这三个字其实是对某些“中国人”恶劣凶残本质的控诉。
5.“缘由”有二。其一是反动政府用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高压制造的“惨象”,其二是反动文人谣传让人“耳不忍闻”的“流言”。反动政府不仅使用武力高压制造“惨象”来镇压人们的行动,而且指使反动文人制造流言隐瞒真相,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这两种手段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们惯用的伎俩,其结果就是使得民族在默无声息中走向衰亡,在衰亡中更加默无声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武力镇压和舆论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现状的极大愤慨。
6.(1)简练的叙述,深刻的议论,真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抒情三种方式有机统一。文章叙事简练,清楚地写出了刘和珍思想性格的特点和壮烈牺牲的情景;议论深刻,有力地揭露出执政府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抒情强烈,颂扬了烈士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悲愤之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错,融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2)文章运用反复、反语、对比、排比等手法,加强了抒情和议论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本文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有很多精辟的警句,感人至深,意蕴深邃,体现了理和情的和谐统一,制造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7.观点一:这是在歌颂三个女子。刘和珍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死重于泰山,“惊心动魄的伟大”是歌颂她们的壮烈牺牲。在我们这个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面前,中外反动派只是一小撮卑鄙可耻的微不足道的丑类。
观点二:这是讽刺和揭露反动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和下文的“伟绩”“武功”一样,都是反语。“惊心动魄”一词,在鲁迅的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一组杂文中,不止一次地被用过,而且意思一样,都是“骇人听闻”的意思。
【知识运用】
1.一些人快要忘却“三一八”惨案了,作者写此文为警醒世人,唤醒民众。
2.(1)“大量的木材”比喻人类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进步而斗争所付出的代价。“一小块”比喻人类历史前进的成果。(2)社会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面对凶残的反动派,不应采用徒手请愿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无助于社会历史的进步。这句话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青年学生徒手请愿这一做法的态度。
3.鲁迅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指出了革命者牺牲产生的影响,寄托了希望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4.死难者的血不会白流,它会在包括其亲朋好友在内的一定范围的人群中产生影响。
【拓展提升】
5.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6.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作者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7.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因为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本文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因为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的是“最深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