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8课 小狗包弟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8课 小狗包弟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8 12: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课 《小狗包弟》
[学习目标]
1.品味文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式。
3.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4.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其写作意图;学习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忏悔精神;培养反思时代、反省自我的意识。
[知识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作揖(    )    ②相处(    )    ③解剖(    )
④吠叫(    ) ⑤纤巧(    ) ⑥煎熬(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毅然·决然
毅然:坚决地,肯定地;毫不犹豫地。强调行动的坚决,多形容干某事的态度。
决然:坚决果断;必然,必定。除表坚决外,还表示必然,强调结果的确定性。
辨析:①尽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可为了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    决定参加比赛。
②制假售假、损人利己的人    没有好下场。
(2)何况·况且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辨析: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②这书内容好,    又不贵,你买一本吧!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叱骂:
(2)胆战心惊:
(3)逆来顺受:
(4)绿草如茵:
(5)里通外国:
(6)摇头摆尾:
[三“点”探究]
1.文章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3.作者送走了包弟,先是感到轻松,轻松过后反而更加沉重。为什么
4.巴金忏悔的意义是什么
5.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和谐相处时,作者突出了包弟的哪些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作深入分析。
7.本文风格质朴自然,读来却感人至深,说说奥妙之处在哪里。
[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1.怎样理解“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这句话的含意
2.节选部分第2段主要借助什么来回忆往事 请说说其所用艺术手法及好处。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狗(节选)
巴金
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却跟别人的童年不同。我不知道温暖,我不知道饱足,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我知道的只是寒冷和饥饿。
我虽然跟平常一样,每天出去向人们讨一点骨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只要有了一点东西塞住我的饥饿以后,我便回来了,因为我也跟别的人一样,家里有一个父亲。虽然这个家就是破庙,父亲就是神,而且他的口永远闭着,不说一句安慰我的话,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肯离开我的就只有他。他是我的唯一的亲人。
虽然是在寒冷和饥饿中,日子也过得很快,我是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一种奇怪的东西也渐渐地在我身体内生长起来。
我自己明白我并不是人,而且常常拿这样的话提醒自己,但是人的欲望渐渐在我的身体内生长起来了。
我渴望跟别的人一样:有好的饮食,大的房屋,漂亮的衣服和温暖的被窝。
“这是人的欲望了。你不是人,怎么能够得到那些东西呢 ”我发现自己有了奇怪的思想以后,就这样地提醒自己道。
然而话是没有用的,人的欲望毕竟在狗一类的身体里生长起来了。虽然明知道这是危险的事,自己也没法阻止它。
于是大街上商店里的种种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我的眼前就变得非常引诱人了。有一天我在人行道上看见一双很好看的粉红色的腿。这双腿有时在人行道上走着,不,不是在走,是在微微地跳舞。它们常常遮住我的视线,好像是两只大的圆柱。有时候它们放在街中间的黄包车上面,一只压着另一只,斜斜地靠在车座上。
我每次远远地望见那双腿就朝着它们走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是等到我的眼光逼近那双腿的时候,一个念头便开始咬我的脑子:“小心,你不是人呢!”于是我的勇气消失了。
有一天,我却看见那双腿的旁边躺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白毛小狗,它的脸紧偎着那双腿,而且它还沿着腿跳到上面去。我想:“这不一定人才可以呢!小狗也可以的。”这样想着,我就向着那双可爱的腿跑过去,还没有跑到,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只手抓住我往地上一推。
“你瞎了眼睛!”我只听见这句话,便觉得头昏脑涨,眼睛里有好多金星在跳。我睡倒在地上。
我爬起来,四面都是笑脸,腿已经看不见了。奇怪的笑声割痛我的耳朵,我蒙住两耳逃走了。
现在我才明白了。我得意地以为自己是一条狗,或者狗一类的东西。现在我才知道我连做一条狗也不配。
我带着沉重的心回到破庙里。我坐在供 ( http: / / www.21cnjy.com )桌下面,默默地想着,想着。我仿佛看见了那条白毛小狗怎样亲热地偎着那双好看的腿;我仿佛又看见它怎样舒服地住在大公馆里,有好的饮食,有热的被窝,有亲切的爱抚。嫉妒像蛇一样咬着我的心。于是我爬在地上,我用双手双脚爬行。我摇着头,摆着屁股,汪汪地叫着。我试试看我做得像不像一条狗。
我汪汪地叫着,我觉得声音跟狗叫差不多。我想,我很可以做一条狗了。我满意,我快活。我不住地在地上爬。
然而我的两只脚终于要站直起来,两只手也不能够再在地上爬了。失望锁住了我的心。“连狗也没有福气做啊。”我又躺在地上绝望地哭起来。
我含着眼泪跪在供桌前祷告:“神啊,作为我的父亲的神啊,请你使我变做狗吧,就跟那条白毛小狗一模一样。”
(选自《巴金作品精编》)
3.如何理解“一种奇怪的东西也渐渐地在我身体内生长起来”的含意和作用
4.结尾处的画线语句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6.文章以“狗”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请联系全文予以探究。
[总结反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补充]
解文题。
包弟是巴金家的一条小狗。包弟聪明伶俐,喜欢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相处,而且善解人意。在成为巴金家的小狗以前,包弟已经几次易主,所以当它在巴金家里过上安稳的生活后,包弟像经历过动乱的人一样,喜欢过平稳的生活,对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成为巴金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包弟惨遭厄运,人也不例外,作者对于包弟留有永恒的心灵伤痛和忏悔。
识作者。
(1).世纪老人。巴金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我们可以用诗人王火的《敬寿巴老百岁》,总结巴金的一生:“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2).文坛巨匠,被誉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巴金一生笔耕不辍,长篇小说《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知背景。
“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金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与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的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本文就是《随想录》中的名篇。
3. 一个“情”字贯始终
       ——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情感线索是人物内心情感活动的过程,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围绕一个“春”字,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展开,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故都的秋》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不但是北国之秋突出的特点,而且是作者对北国之秋深切的感受,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人们的情感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由厌恶到喜爱,从愉快到哀伤。这样,在创作中就可以把感情变化的脉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小狗包弟》一文情感线索非常明显。开篇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一位艺术家与小狗在“文革”中的遭遇,言辞中浸透了作者的悲伤之情;接着忆及小狗包弟,描写它的“干干净净”的外貌,“作揖”“讨糖果吃”的动态,以及它博得日本女作家的喜欢,无不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欢快之感;再接着由喜而忧,“文革”中红卫兵上街抄“四旧”,小狗包弟会带来抄家的灾祸,“我”在保全小狗和保全自我的痛苦中挣扎;小狗还是被送到医院作解剖实验,“我”没有“胆战心惊”的害怕,有了“甩掉包袱”的轻松;没有了小狗包弟,断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夜不能寐,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不怕大家嘲笑”,说出自己“怀念包弟”,“向它表示歉意”的心声,表达了忏悔之意。作者正是这样让自己的情感如山溪般,或跃动,或静流,或欢腾,或低咽,极尽变化之美。
2013年大纲全国卷所选《林肯中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声》一文即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面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的情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
“文章不是无情物”,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把握住文中蕴含的感情,也就真正读懂了文章。
《小狗包弟》参考答案
【知识导学】
1.①yī ②chǔ ③pōu ④fèi ⑤xiān ⑥jiān
2.添加/舔舐/忝列 扇风/煽动/骟马 茸毛/修葺/缉拿/编辑
揪紧/愀然/发愁/秋天
3.(1)①做客 ② 作客 (2)①接收 ②接受
4.(1)责骂。(2)形容非常害怕。( ( http: / / www.21cnjy.com )3)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4)形容草长得又密又厚。茵,垫子或褥子。(5)暗中与外国勾结,进行背叛祖国的活动。(6)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三点探究】
1.从思路章法上看,用貌似“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的事引出话题,有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构成“群像”效果,让人看到此类事件在全国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可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上看,二者形成对照,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看似更惨烈,但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已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
3.轻松:包袱甩掉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小狗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作者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1)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地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2)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5.特点: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者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也为后来写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写包弟的“美”,与包弟被送上解剖台的悲惨结局形成反差,增强了悲剧效果。
6.(1)两只狗的经历对比。这篇散文虽是写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狗包弟的,但文中写了两只狗。先写了艺术家的狗被打断腿而惨死,作者由这只小狗想到了自己养过的一只小狗“包弟”,它是那么活泼、可爱,然而也难逃厄运,被送上了解剖台。两条狗虽然品种不同,主人不同,品性不同,但是它们的悲惨结局却是相同的。作者正是通过它们不同的经历、相同的结局来告诉人们在那个社会动乱的特定时期,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们所受的迫害和摧残。
(2)狗与人的对比。包弟讨人喜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动物本该和睦相处下去,是谁打破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局面 巴金及其家人亲戚想保,敢保吗 敢保,能保得住吗 他没保且送出去了,说明了什么 狗都活不下去,说明了什么问题 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衬人,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之弱点,人性之缺失,实质写文革之罪恶!
(3)欢乐与悲伤的对比。包弟初送到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时候,我们为它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它不但毛色好,干净,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在它想要东西的时候,“它会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为此,日本的朋友还给它拍了照片。在我们回广东时,它能在门口耐心地等待,这又使我们很感动。然而,这样的小狗,马上要作为“四旧”给打死,而我们又没有办法解救的时候,我一看到包弟的作揖,不禁潸然泪下。因为怕包弟给自己带来灾难(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再联系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把它送了出去,本以为放下了包袱,该轻松了,但是没想到又背上了更重的情感包袱。这样一喜一悲的变化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更有深深的自责之情,但作品的实质是要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
(4)真与伪的对比。作者在文章的末尾说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的几句话,显示了作者超乎常人的勇气,严于解剖自己的诚实精神。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诚实,《随想录》发表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呼吁的人格品质。
7.(1)以情见长,以情取胜,是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巴金对小狗包弟是充满思念与内疚之情的,所以他在叙述小狗包弟的经历时,笔端带着浓烈的情感。作者写它活泼可爱,会做令人发笑的作揖动作,深得主人和来客们的喜欢;写它很通人性,与主人们融洽无间,甚至主人外出时,它都每日清晨等候于卧房门前,使主人们深受感动;写“文革”灾难到来时,天真的小狗依然见到“我”就作揖,而“我”却因四周“杀小狗”的大喊大叫而惊恐,又怕包弟的吠叫引来红卫兵的抄家,心里“暗暗地流泪”。有时候,作者甚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大段的心理剖析,袒露无遗地表白自己的情怀。作者在文中写当“我”被迫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后,下班回家,看不见包弟,首先有一种甩掉“包袱”的轻松感;但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之时,想到已经躺在解剖桌上的包弟,又觉得不是甩掉了“包袱”,而是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心理“包袱”;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就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为了保全自己,葬送了包弟,这是自己的耻辱。这种大胆地剖露心迹,使读者更感到情感力量的冲击。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叙事真实、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抒情炽热、纯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首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要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自然轻巧,抒情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过去和现在,作者是以忏悔的心情将之连接起来的,这样也使读者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知识运用】
1.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的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必然会受到摧残。
2.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来回忆往事。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拓展提升】
3.含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渴望跟别的人一样:有好的饮食,大的房屋,漂亮的衣服和温暖的被窝”,产生了正常的人的欲望。
作用:表明“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下文写“我”抑制不住地接近“那双可爱的腿”而挨打受骂作铺垫。
4.画线的语句,写“我”请求神把“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成狗,正能说明“我”过着连狗也不如的凄惨生活。这样写,既照应了前文“我”幻想做一条狗的情节,又使小说的结尾强劲有力,震撼人心,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批判力。
5.“我”是一个孤苦伶仃的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浪儿,没有父母和家人,寄身破庙中,以乞讨为生,尽管也向往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在现实社会中饥寒交迫,饱受欺侮,连狗也不如,以致把能够做狗当成一种福气。
6.(1)成为贯穿全文的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线索。(2)暗示这个孤苦伶仃的流浪儿过着“狗”一样甚至连“狗”都不如的生活。(3)以“狗”喻人,甚至人愿变“狗”,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和揭露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批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