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12:28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宫阙 驽钝 玉帛(bó) 废寝(qǐn)忘食
B.峰峦 嚷除 干戈(gē) 所向披靡(mǐ)
C.寥落 诽谤 期(qī)年 妄自菲(fēi)薄
D.裨益 顷覆 臧(zāng)否 夙(sù)兴夜寐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问题,学生需要平时多积累和运用。B项“嚷”应为“攘”,C项“期”应读“jī”,“菲”应读“fěi”,D项“顷”应为“倾”。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答案】D
【详解】D.“孰”同“熟”,仔细;
故选D。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B.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可以一战 以光先帝遗德
【答案】C
【详解】A.于:在/比;
B.之:起补足音节作用/动词,去,往;
C.故:都是“因此,所以”的意思;
D.以:凭借/来,表目的;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但这掸精竭虑去揭力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B.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C.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D.这就是我的母亲,不辍劳作使得她的脸上布满沧桑,她的嗓音也略带沙哑。
【答案】A
【详解】A. 掸精竭虑——殚精竭虑,揭力——竭力。故选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发挥劳动精神,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的道理。
B.无论线上学习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
C.彭敏取得第五季诗词大会的冠军,原因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D.3月29日,长清区委和区政府联合举行长清区“双创大道”落地项目集中签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搭配不当,将“发挥”改为“弘扬”;
C.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的结果”;
D.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仪式”;
故选B。
6.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表”是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C.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这里“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表述错误;
故选C。
7.按要求默写。
(1)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一诗中表达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答案】
一鼓作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不尽长江滚滚流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作、毅魄、聚”等字词容易写错。
8.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
(1)通读材料一,可以搜集到“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可见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读者的阅读收获。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点,所以我们可以都采用;选择读书方法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决定改用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据此理解作答。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9.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坎坷命运的悲叹。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10.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意对即可)
【解析】
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这一句采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人把破碎的国家飘摇不定比喻成“风飘絮”,把自己坎坷的经历比喻成“雨打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1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编 编: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
1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
11.(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案件、案情 (5)够,达到
12.(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13.对话(语言);对比
14.①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从意见;②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有谋略。
【解析】
1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徧”通“遍”是“遍及,普遍”;“间”是古今异义词,“参与”的意思;“之”是代词,指案件。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鄙、谋”两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是、则、可”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作答时,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15.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17.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答案】
15.①父亲佯装打我; ②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③父亲给我讲故事;④父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⑤父亲回信鼓励我。
16.B
17.表现父亲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和家风的醇厚,突出文章的主题。
18.示例:运用动作描写,连用三个“走”,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练习的刻苦和方式多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 19.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作者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解析】
1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③段“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可以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 依据③段“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可以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 依据⑤——⑦段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给我讲故事。依据⑧段“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可概括为: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依据⑨段“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以概括为:父亲回信鼓励我。
16.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
B.“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表述有误。依据②段“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可知,“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对于成长的渴望。
故选B。
17.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⑤——⑦段内容可知,这是父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家风的淳厚,从中看出父亲待人和善的性格。依据⑨段“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⑩段“‘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可知,本文主要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现在,父亲用一根扁担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的能力。
依据三个“走”字可知,这是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依据“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刻苦练习挑担子这件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依据本段文字的内容可知,这些都表现了父亲在挑担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从而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尊敬和佩服的思想感情。
1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依据全文内容可知,我家流传下来一根扁担。这根扁担是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后来父亲又用它养活一家老小。因此,它见证过父辈们的成长过程,战胜生活困境的经历,从中表现出父辈们坚持不懈的性格。尤其是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一起要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这些都对作者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根扁担既是家风传承的具体表现,也揭示了传承家风要做到言传身教这一主旨。
(四)名著阅读。
20. 阅读名著语段,请按照要求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号称“苏辛”。
D.“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陛下”“寡人”都是敬称。
(2)阅读名著《简·爱》选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两旁种着月桂树,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树下是一圈座位,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
片段二 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
①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 (填人名)。
②片段二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追求。
【答案】:
(1)D
(2)①罗切斯特
③当他们结婚的那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毅然选择了离开。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自尊自爱的人生。
【详解】:
(1)D项“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寡人”是谦称;“陛下”是敬称。故答案为D。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简 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 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材料一中简 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片段二中的“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用这一情节预示着下文叙写的简 爱与罗彻斯特结婚的时候,简 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毅然选择了离开的故事。表现了简 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自尊自爱的人生的性格特点。意对即可。
第三部分 写作
21.根据要求作文。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飞天”凌空的精彩瞬间,是吕伟的彼岸;美丽富饶的田园是植树的牧羊人的彼岸;克服恐惧、战胜孤独,是杜小康成长的彼岸……彼岸激励我们遥望远方,鞭策我们永不停歇。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③不许抄袭、套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彼岸并不遥远
始终相信,那充满光与暖的彼岸,就在前方!
——题记
“快点起床了,看看这都几点了!”“哎呦知道了!”嘴上虽然答应着,身体却很诚实,简单的穿衣竟持续了二十分钟!慢吞吞的去洗漱时奶奶又开启了她的训斥模式“你这天天睡中考不要了?看看你这成绩退……”“行了!”说完便又折回房间,成绩那两个字眼仿佛成了我的一个不能揭的伤疤,因为它的背后是那一串直线下降的数字,是那个永续不变的“2”。清晨的阳光照在书桌上,令人心烦,无情的关上窗帘,在昏暗中开始应付今天的作业。
“叮咚”,信息铃声惊走了即将到达脑中的梦魇,是老师发的视频,标题为“当代的凿壁偷光”,是一个高三学生为了上网课去楼顶学习的视频,凛冽的冬风吹过,他的头发浮动,衣服颤动,手却从未颤抖分毫!我的心竟被他惊动了,心中若有所思,他的彼岸,就在前方吧?
吃饭时与家人看起新闻,仍是以疫情为主题,播放着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有失去了亲人仍奋战在一线的,有毅然决然地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奔向“战场”的,有自己累到扶着墙走也不说一声累的……内容与往日一般感人,结局却是疫情有所好转的消息,他们快要赢了!他们快要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了!
不知是否是上帝给我打了一剂鸡血,我竟翻开了自己初一初二时用的计划本,开始制定主题为迎战中考的计划,写罢立马贴在墙上,又拿出自己今天的作业,深呼一口气后便听到了唰的一声,随后作业纸落地,我怎么会认输呢!看向自己写进计划里的一句话“你那充满光与暖的彼岸就在前方”,低首,完成今天的任务。
下午四时任务完成,窗户外的光透过缝隙再次照在书桌上,此时竟令我心生温暖,我的彼岸应该和这阳光一般美吧,它应该就在前方不远处吧?嗯,一定是!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彼岸并不遥远”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彼岸”和“并不”;“彼岸”的含义材料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理想、追求、梦想、成功等等。“并”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示不像预料的那样,所以“并不”的意思就是强调不是。写作时要体现“彼岸”原来觉得很遥远,但经过自己努力或别人指点,采取措施后,感觉到“彼岸”就在眼前,并不遥远,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重在体现出“彼岸”到达时的一个过程;
二、选材构思。“彼岸并不遥远”中,“彼岸”可以是近期的目标追求,也可以是远期的目标追求。近期的比如:攻克学习中的难题、纠正某一个换习惯、化解和父母间的矛盾、成绩进步、比赛获奖、考上高中等等;远期目标比如:考上大学、谋一份好工作、事业的成功等等。可以写学校生活、可以写家庭生活、可以写社会上积极向上的现象。也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人或事例中选取,如“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等”,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理想追求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文体上可以详细叙事,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六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宫阙 驽钝 玉帛(bó) 废寝(qǐn)忘食
B.峰峦 嚷除 干戈(gē) 所向披靡(mǐ)
C.寥落 诽谤 期(qī)年 妄自菲(fēi)薄
D.裨益 顷覆 臧(zāng)否 夙(sù)兴夜寐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B.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可以一战 以光先帝遗德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但这掸精竭虑去揭力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B.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C.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D.这就是我的母亲,不辍劳作使得她的脸上布满沧桑,她的嗓音也略带沙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发挥劳动精神,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的道理。
B.无论线上学习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
C.彭敏取得第五季诗词大会的冠军,原因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D.3月29日,长清区委和区政府联合举行长清区“双创大道”落地项目集中签约。
6.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表”是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7.按要求默写。
(1)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一诗中表达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8.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编 编: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
1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15.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17.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四)名著阅读。
20. 阅读名著语段,请按照要求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号称“苏辛”。
D.“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陛下”“寡人”都是敬称。
(2)阅读名著《简·爱》选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两旁种着月桂树,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树下是一圈座位,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
片段二 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
①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 (填人名)。
②片段二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追求。
第三部分 写作
21.根据要求作文。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飞天”凌空的精彩瞬间,是吕伟的彼岸;美丽富饶的田园是植树的牧羊人的彼岸;克服恐惧、战胜孤独,是杜小康成长的彼岸……彼岸激励我们遥望远方,鞭策我们永不停歇。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③不许抄袭、套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