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14:43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徘徊(huí) 忏悔(chàn)
B.国殇(shāng) 迸射(bèng) 罪孽(niè) 咆哮(páo)
C.诡谲(jué) 睥睨(lì) 雷霆(tíng) 收揽(lǎn)
D.稽首(qǐ) 脚镣(liào) 木梗(gěn) 伫立(zh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剧本根本不好,你就是哗众取宠,也不能把它变成一出成功的好戏。
B.我要看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前赴后继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
C.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市场正成为新蓝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重积极因素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①社会保障网络织得牢实
②农民收入连年上新台阶
③农民“能消费”
④农民“敢消费”
⑤兜里有钱“愿消费”
⑥农村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A.①⑤②③⑥④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⑥⑤②④①③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有四个元素,分别是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故事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
B.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直观性。
C.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
D.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6.根据提示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7.综合性学习
某班为了开展读书月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
(2)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穿越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嗜
④其弟子谏日 谏
10.下列加点字与“不如己之自为也”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故不为苟得也
C.以君为长者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2.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分两处)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13.联系甲乙两文,请说说公孙仪有怎样的品质?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
①“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②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突出“融”字。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特别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③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贴近生活,突出“实”字。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表彰等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走出去”参观纪念场馆、参加支教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学生身边“小生活”“小事例”,更要联系党和国家的“大实践”“大事业”,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让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④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讲,突出“新”字。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扣时代主题,讲好时代故事,凝聚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的前行力量。需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创新话语体系,善于讲新话,巧用网言网语,让青年人乐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把宏大转化为具体、把遥远转化为贴近,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形象故事要特别注重用好新媒体,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漫、有声读物、微电影等新技术新产品,使青年学生便于加入、喜欢参与、乐于传递,让爱国情怀的“小合唱”不断汇成“大洪流”。
⑤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工程,既要创造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这就需要把各级政府、社会、学校的主体作用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继而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7日,略有改动)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B.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C.选文通过要润物无声、要贴近生活、要与时俱进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D.本文主要是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来突出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的结论。
15.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时的背景与缘由。
B.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通过讲红色故事比赛,红色故事班班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
D.诵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让我们重温革命历史,铭记红军的艰苦岁月。
16.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2021年5月4日,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青年建设者、创业者、中小学生汇聚在一起,用“快闪”的方式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大湾区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引得游客、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即兴加入其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③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④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40多年。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杈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我十分后悔。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B.“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从侧面写出了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第⑤段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我忘记父亲的生日与父亲准确地说出我的生日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也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D.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让父亲抱、机床工作四十年、做灯笼贴补家用等事情写出了父亲的顽固,不知变通。
18.第③段中妻子的话,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9.赏析下列语句。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0.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1.文章以“父亲的风骨”为题有什么妙处?
(五)名著阅读
2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 写作
23.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静默的文物中,能品味器物之美,精神之美,文明之美,感受到许许多多与人们生命紧密相连的内蕴。美是多种多样的,美景、美食、美事、美人、美文……但无论哪一种美,都必定与生活相关,与情感相连。美,不是孤悬于生活、生命之外的事物。
回顾你的生活,请以“与美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说一说经历,谈一谈感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避开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第五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徘徊(huí) 忏悔(chàn)
B.国殇(shāng) 迸射(bèng) 罪孽(niè) 咆哮(páo)
C.诡谲(jué) 睥睨(lì) 雷霆(tíng) 收揽(lǎn)
D.稽首(qǐ) 脚镣(liào) 木梗(gěn) 伫立(zhù)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的识记。学生需要把握常见字的读音。A项徊(huí)读作徊(huái),C项睨读作睨(nì)D项梗(gěn)读作梗(gě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剧本根本不好,你就是哗众取宠,也不能把它变成一出成功的好戏。
B.我要看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前赴后继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
C.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前赴后继”的意思是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这里与“听那”“咆哮”都不搭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答案】D
【详解】A项“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C项缺少主语。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市场正成为新蓝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重积极因素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①社会保障网络织得牢实
②农民收入连年上新台阶
③农民“能消费”
④农民“敢消费”
⑤兜里有钱“愿消费”
⑥农村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A.①⑤②③⑥④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⑥⑤②④①③
【答案】B
【详解】要求学生通读所有语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收入连年上新台阶”可确定后跟“兜里有钱'愿消费'”,即②⑤。根据“社会保障网络织得牢实”可确定后跟“敢消费”,即①④。根据“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确定后跟“能消费”,即⑥③。再根据“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之间的递进关系可确定排序为②⑤①④⑥③。故选B。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有四个元素,分别是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故事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
B.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直观性。
C.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
D.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答案】A
【详解】考查对戏剧知识的识记。
A.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故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A。
6.根据提示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答案】
弓如霹雳弦惊
会挽雕弓如满月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详解】默写名句名篇。(1)(2)属于直接型默写题,注意“霹雳”“挽”“雕”等字的正确写法。(3)(4)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要抓住“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和“人生追求”,确定相应句子。注意“浊”“勒”字的写法。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赢”是难写字,不要写成“羸”。
7.综合性学习
某班为了开展读书月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
(2)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穿越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答案】
(1)举行“名著在我心”演讲比赛
(2)中学生阅读的兴趣倾向于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详解】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题干明确指明是读书月活动设计,要扣住“读书”的主题。适合学生的活动有:黑板报设计、朗诵比赛、名著人物分享会、名著情节分享会等等。
示例:举行“名家名作之我见”交流活动;举行“我与名著有个约会”征文比赛。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读表可知,只有百分之十三的同学很喜欢文学名著。其他同学要么喜欢穿越小说(22%),要么喜欢恐怖故事(26%),要么喜欢搞笑漫画,喜欢搞笑漫画的同学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由此可得结论: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意近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1)“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写出出猎时的壮阔场面,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意思对即可)
(2)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感叹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现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表达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千骑卷平冈”的意思是: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以席卷而过的狂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
(2)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的赏析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词句用了冯唐的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建功立业的志向。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嗜
④其弟子谏日 谏
10.下列加点字与“不如己之自为也”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故不为苟得也
C.以君为长者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2.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分两处)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13.联系甲乙两文,请说说公孙仪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
9. 踩踏 同“德”,感恩、感激 很喜欢(喜好) 规劝
10.B
11.①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羞恶廉耻之心)。
②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
12.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13.公孙仪能够不失羞恶之心,清醒自律,保有清正廉明的品行。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蹴:踩踏。
(2)句意: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3)句意: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嗜:很喜欢(喜好)。
(4)句意:他的弟子劝他说。谏:规劝。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不如己之自为也”中的“为”:动词,做。
A.介词,为了;
B.动词,做;
C.动词,当做;
D.介词,被;
故选B。
1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①是,这。已,停止。谓,叫做。
②恃,依靠。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句意:国人全都争着买鱼献给他。“一国”是主语,“尽争买鱼”是谓语,“而献之”是补语,故断为: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1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写他清正廉明;“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写他能够不失羞恶之心,“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写他清醒自律。
【参考译文】:
(甲)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全都争着买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了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啊。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
①“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②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突出“融”字。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特别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③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贴近生活,突出“实”字。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表彰等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走出去”参观纪念场馆、参加支教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学生身边“小生活”“小事例”,更要联系党和国家的“大实践”“大事业”,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让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④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讲,突出“新”字。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扣时代主题,讲好时代故事,凝聚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的前行力量。需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创新话语体系,善于讲新话,巧用网言网语,让青年人乐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把宏大转化为具体、把遥远转化为贴近,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形象故事要特别注重用好新媒体,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漫、有声读物、微电影等新技术新产品,使青年学生便于加入、喜欢参与、乐于传递,让爱国情怀的“小合唱”不断汇成“大洪流”。
⑤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工程,既要创造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这就需要把各级政府、社会、学校的主体作用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继而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7日,略有改动)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B.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C.选文通过要润物无声、要贴近生活、要与时俱进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D.本文主要是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来突出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的结论。
15.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时的背景与缘由。
B.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通过讲红色故事比赛,红色故事班班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
D.诵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让我们重温革命历史,铭记红军的艰苦岁月。
16.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2021年5月4日,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青年建设者、创业者、中小学生汇聚在一起,用“快闪”的方式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大湾区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引得游客、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即兴加入其中。
【答案】
14.B
15.A
16.示例:第④段。因为材料写了青年们用快闪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这种形式新颖,贴近青年生活,使青年人乐于参与;这段材料能证明第④段的分论点“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突出“新”字”,因此放在第④段合适。(必须放在第④段)
【解析】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根据句中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可知,把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盐,这是比喻论证。本项“对比论证”有误。
故选B。
15.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不能支撑本文中心论点。
故选A。
16.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根据材料“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青年建设者、创业者、中小学生汇聚在一起,用‘快闪’的方式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大湾区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可知,青年们用时下流行且新颖的“快闪”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结合第④段“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突出‘新’字”可知,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放在第④段合适。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③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④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40多年。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杈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我十分后悔。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B.“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从侧面写出了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第⑤段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我忘记父亲的生日与父亲准确地说出我的生日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也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D.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让父亲抱、机床工作四十年、做灯笼贴补家用等事情写出了父亲的顽固,不知变通。
18.第③段中妻子的话,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9.赏析下列语句。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0.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1.文章以“父亲的风骨”为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
17.D
18.不能,借妻子的话,侧面烘托出父亲一生奉献的品格;概括父亲为了家庭辛苦付出的一生;同时引出下文对父亲风骨的描写。
19.(1)“豺狼虎豹”本义指各种猛兽,这里指“我们”这些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的食量大,很能吃。
(2)反问,突出强调了父亲的品格和风骨深深地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我”将终身难忘,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20.①倔强。母亲生病,父亲不听家人劝说,坚持自己照顾。②爱家人,有家庭责任感。一人竭尽全力挣钱养活全家,总是让“我们”吃饱饭。③讲信用。被订出去的灯笼,别人出高价也不卖。④坚忍顽强。即使上山砍柴伤到脚,中指被车床绞到,依然顽强地坚持着为家庭操劳。
21.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父亲的风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暗示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爱戴等。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辨析。
D.有误,由“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可知,本文作者主要通过讲述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引出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坚持照顾生病的母亲,不让儿女操心,为了家人吃饱饭,自己却没吃饱饭,为人守信用,认真对待工作,吃苦耐劳,就算受伤也顽强地工作和生活。本项“‘我’不喜欢让父亲抱”错误,单纯体现父亲的“瘦”;“父亲的顽固,不知变通”错误,这里体现倔强、顽强地工作和生活。
故选D。
18.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结合第③段“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可知,妻子的话是侧面描写,从中可看出父亲一辈子都在操劳,为了儿女,为了老伴,无私奉献,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下文主要描述了父亲的风骨,因此这里妻子的话又引出了下文对父亲的描述。如果删掉这一段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据此回答即可。
19.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1)“豺狼虎豹”本义指各种猛兽。结合句子“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可知,这里写出了在有限的粮食面前,“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为食量大,只顾着填报自己的肚子,而父亲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因而“豺狼虎豹”用在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比作“豺狼虎豹”,体现的是当时的“我们”食量惊人。
(2)结合句子“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可知,这里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且起到强调的作用,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我”敬佩父亲的为人,敬佩父亲的风骨;结合第 段“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可知,这里体现了父亲的精神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父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由此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据此回答即可。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②段“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可知,母亲生病,父亲坚持自己照顾,不顾我们的劝说,由此可看出父亲倔强的性格;
结合第③段“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第⑦段“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可知,父亲一人竭尽能力挣钱养活全家,总是让“我们”吃饱饭,但他自己却没吃饱饭,由此可看出父亲爱家人;
结合第⑩段“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可知,父亲手巧且讲信用;
结合第④段“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40多年”,第⑨段“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可知,父亲不辞工作的辛苦,不顾受伤的疼痛,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由此可看出父亲是一个坚忍顽强的人。
据此回答即可。
2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讲述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引出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坚持照顾生病的母亲,不让儿女操心,为了家人吃饱饭,自己却没吃饱饭,为人守信用,认真对待工作,吃苦耐劳,就算受伤也顽强地工作和生活,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父亲的风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因此标题“父亲的风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父亲以及父亲的精神品质,因此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也暗示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因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这样的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据此回答即可。
(五)名著阅读
2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简 爱 罗切斯特
(2)简 爱虽爱罗切斯特,但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她强调“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表现了简 爱虽然贫苦低微、其貌不扬,但她性格倔强、独立自尊,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她叛逆反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她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根据“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分析,可知选文出自《简·爱》。根据“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分析可知,此时简·爱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却要跟别人结婚,所以她才分产生非走不可的想法,她并不知道这是对方在试探她。据此可知“我”是简·爱;这是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所以,“你”是罗切斯特。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可知简 爱有着高度的自尊心,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出身低微而过度的卑微,追求平等;结合“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知她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追求正义、完整的爱情。据此可作答。
第三部分 写作
23.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静默的文物中,能品味器物之美,精神之美,文明之美,感受到许许多多与人们生命紧密相连的内蕴。美是多种多样的,美景、美食、美事、美人、美文……但无论哪一种美,都必定与生活相关,与情感相连。美,不是孤悬于生活、生命之外的事物。
回顾你的生活,请以“与美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说一说经历,谈一谈感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避开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答案】例文:
与美相遇
有时偶然的相遇也是那样的美好,就像冬日里暖暖的阳光。
冬天的一个下午,是我第一次滑冰。看见别人都已经会滑轮滑了,自认为聪明能干的我给妈妈夸下了海口:“不就是轮滑吗?一个下午准能搞定。”
就这样,兴致勃勃的我来到了广场的空地,很快地穿上了冰鞋,滑了整整一下午。与其说“滑”了一下午,还不如说“摔”了一下午。好强而固执的我,却不肯收回那句“海口”。我一次一次地摔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来,可还是不行。真的是学不会滑轮滑了,又累又着急的我,有些泄气,坐在地上直想哭。忽地,边上传来一句:“你只要注意低下重心,控制好速度就好了。”有人在教我怎样轮滑,我感激地望去,只见到一个潇洒的身影,是一个小男孩,他飞驰着,红红的轮滑鞋在冬日中有些显眼。在远去的时候,他还不忘回头给我一个攥拳的动作,鼓励我一下。我忽地又有了劲儿,站起来接着滑。进步大大的!我居然能连着滑一小段了。
天色越来越晚了,可我还记着我的“誓言”,继续着我的练习。实在是太累了,我脚下一个不稳,又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咬了咬嘴唇。
“嗨,加油干!”
不远处传来一声那有些熟悉的童音。我寻声望去,还是那个小男孩,正坐在那边朝我挥手。“嗨,加油干!”我震动了,因为我不仅看到了那个挥手的小男孩,也看到了他身后那枚鲜红的、温柔的、放着光的太阳!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鼓励,这缘于一个陌生人的爱和关怀啊!我才知道,世上的爱心是多么的可贵。暖阳下,我又开始了我的练习。
与一个莺飞草长的世界相遇;与烟花四月十里春风相遇;与日落西山四海潮生相遇;或是一眼万年两不相忘相遇。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相忘于人海,遗落于世间,那初遇的模样,不增不减,长存于心。
与美好相遇,我永生难忘。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与美相遇”,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美”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表层的美,可以是深层次的美,要有具体的事物承载。“相遇”,表明是初次“见面”,也许是向往已久,得偿所愿;也许是司空见惯,蓦然惊觉;也许是出人意料,始料未及。总之,“相遇”要写出过程。“回顾你的生活”“说一说经历,谈一谈感受”说明写作主体是“你”,即作者,也就是要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谈感受”则说明不能仅仅描写“美”,还要有所感悟作文旨在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感受美的能力。在充分写了“美”的基础上,生发感悟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合材料可知,“美”可以是美景、美食、美事、美人、美文等等,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与美相遇的经历和感受来展开论述。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旅行中看到的美丽风景,品尝当地美食的感受,听到一首动人歌曲的体验等等。我们也可以写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美文之美,在与人交往中感受到的人性之美等等。总之,与美相遇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2.构思选材。题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可以描述一次与美的邂逅。可以是一次欣赏艺术作品、一次自然景观的游览、一次音乐会的聆听;或者是与一位美丽的人的相遇。在这次相遇中,你被美所吸引,心灵得到了触动;可以是你与一位艺术家、一位作家、一位音乐家的交往经历。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你感受到了美的魅力,对美的理解得到了提升;若写散文,可以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线索,可以是一次品尝美食的经历,可以是一次花海中的漫步,可以是一次雨后彩虹的欣赏。通过这些小美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若写议论文,可以以如何发现和欣赏美为中心论点,可以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美的探讨,提出相应的发现和欣赏的方法和建议。比如在艺术领域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史和艺术评论来发现和欣赏美;在自然领域可以通过深入自然环境和了解自然知识来发现和欣赏美;在社会领域可以通过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动态来发现和欣赏美,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