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A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20:59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答案】C
【详解】A. 譬如(pì);
B. 信手拈来(niān);
D. 惟妙惟肖(xiào);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
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
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答案】C
【详解】C选项里“胸无成竹”的意思是是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与语境不符,应该用“胸有成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快乐英语”、“英语角”栏目主持,真让人佩服。
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D.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答案】D
【详解】A选项应该在主持后面加“的职务”,承担......的职务;B选项应改为“尽管”;C选项中“问题”与“改善”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解决”。故选D。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答案】B
【详解】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朱光潜。
5.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排序。综观各句,⑤句是总提句,提出“读‘死’书”的话题,分析其意。然后按句中的“求准”“求懂”“求用”三个词的排列去分析其余的句子,①③是说求“准”,②④是说“求懂”。所以综合选C。
6.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 , 。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 ”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3)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浊、勒、赢、汗青。
7.综合性学习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以下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


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
图书馆馆长 陪伴,为爱共读
学生家长 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知名作家 让书香温暖心灵
心理医生 阅读和写作
【答案】
(1)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
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
结论: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示例: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
(3)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
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
心理医生——让书香温暖心灵
【详解】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一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选择电子书阅读的最多;根据表二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阅读方式的月使用频次中,电子书和有声书所占比例比较高,纸质书比例最低。综合两个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在面临多种阅读方式的选择时,电子书和有声书的选择率高于纸质书,人们越来越喜欢数字化的阅读方式。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时要结合主题“云阅读”以及图中内容,注意运用修辞。图中,书在云空中,代表云端阅读;打开的书像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代表享受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理解了画意后进行描述即可。
(3)本题考查对演讲主题的理解。
图书馆有大量藏书,阅读的“马拉松”意味着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所以图书馆馆长应选择“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这一主题;
作为家长,应多陪伴孩子,所以学生家长应选择“陪伴,为爱共读”这一主题;
作家擅长的是写作,应选择“阅读和写作”这一主题;
心理医生是解决人的心灵的问题,应选择“让书香温暖心灵”这一主题。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天下事”指: 。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B.“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肃杀之气。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答案】
8.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9.D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这首词作于词人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诗题中的同甫是陈亮的字)在铅山瓢泉会见。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了十日。别后他们寄词反复唱合,这首《破阵子》作于这一时期。依据写作背景和诗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知,“天下事”指恢复中原之事。
9.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表述有误,依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可知, 这是诗人通过梦境,追忆了自己早年征战沙场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依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可知,这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依据“可怜白发生!”可知,自己已经暮年,愿望难以实现,从而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所以,“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诗人早期的英雄形象,而不是人近暮年的情景。
故选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 ①资:盘缠。②审: 详细③稽: 探究、考察④庶几: 差不多⑤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或遇其叱咄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5)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2.下列对甲乙两文段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是对读书人的称号,“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甲文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日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勒奋学习。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D.甲段中“俯身倾耳以请”与乙段中“夫以孔子之圣”,句中两个“以”的意思完全不同。
13.指出甲乙两段选文所说道理的不同之处 。
【答案】
10.(1)有时;(2)等待;(3)见闻少,见识浅薄;(4)地方、区域等;(5)即使
11.(1)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进步,那就是每天退步。
12.B
13.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探讨。
【解析】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或,有时;
(2)句意为: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俟,等待;
(3)句意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孤陋,见闻少,见识浅薄;
(4)句意为:不幸住在穷乡僻壤。域,地方、区域等;
(5)句意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虽,即使。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故,所以;虽,虽然;卒,终于;闻,收获;
(2)为,做;日,每天;则,就。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可知,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成年后求师的诚恳和恭敬,“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理解错误;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作者想向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前辈学习,所以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从求学的艰难侧面反映出作者勤勉学习的态度;根据“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作者在向老师求教时遇到老师训斥,态度恭敬,等老师“欣悦”之时再去请教,可见其懂得尊师之道;
根据【乙】文“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强调了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多与圣人的思想相比较;“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从反面论述了不出门开阔眼界的坏处,来强调出门学习的重要性,开阔眼界获得新知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人们求学(或做学问),如果不能每天进步,那就是每天退步。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也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16.文中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7.文中“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从初中教材名著导读里列举一个与之相应的示例。
18.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
14.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15.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6.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17.例: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而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8.C
【解析】
14.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的标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并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的结尾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也可以结合第一段“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这一句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15.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文章第①段“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为中心论点,这是直接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⑤段的第一句为每一段的分论点,都是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一段“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点明了读书的意义是,将这些内容运用答题模式进行概述即可。
16.考查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划线句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故是比喻论证。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论证中心服务的,明确本段的论点,结合比喻论证的作用进行分析整合即可。本段的论点是第一句“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17.考查论据的补写。首先需明确论据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其次根据题干要求,需从初中教材名著导读里列举一个与之相应的示例。故可从初中教材名著导读中列举一个能体现“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这一论点的例子,并按照示例的格式写下来即可。示例:吴承恩生活困顿而写《西游记》。
18.考查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A.该段主要列举了“我”的事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B.结合上文“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可知“是”应该是“从书中体悟”;
D.本文语言没有诙谐的特点,本文的语言很平实;
故选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题记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飘飞。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军大衣的军人。他坐上了雪橇,车夫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走动起来……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
车夫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他的鞭子。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
到了以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你抽它一鞭子!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得了,你赶车吧!”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拉到啊?”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死神原本应该来找我……”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他走到马房里。“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9.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列表格。
倾诉对象 姚纳怎么诉说 对方反应
第一次 军人 先吐不出声,后来才沙哑地说出口,直接诉说儿子害病死了一事。 礼貌地询问他具体原因,然后(1)
第二次 高个子、矮驼子 趁对方谈话停顿时直接倾诉,并倾诉了(2) 的事。 催促赶车,揍他的脖子,并转移话题。
第三次 年轻车夫 (3) (4)
20.阅读文中划线句,完成小题。
(1)分析句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2)揣摩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
21.姚纳最终有没有找到倾诉对象?请简述你的理由。
22.假如小说从姚纳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阐述。
【答案】
19.(1)直接打断(催促赶车),闭上眼睛不再理睬他。
(2)老婆儿子(家人)都离他而去
(3)借喝水一事关心对方,把话题转到儿子死了这件事上。
(4)漠不关心,蒙头睡觉。 20.(1)神态描写,写出了姚纳想要说话却发不出声音,“咝咝”声虽然很轻微,却体现了他内心积聚了丧子之痛,想要倾诉却不知怎么开口的巨大悲伤。
(2)省略号表达了语言的断断续续,体现了姚纳极度伤悲的情绪,儿子去世过程中还有很多遭遇想诉说,关于女儿的命运是一个留白,他想诉说的是他一生的悲惨、孤苦的命运。 21.示例1:他找到了倾诉对象,虽然没有人愿意听姚纳诉说,但是他的瘦马跟他同甘共苦,而且那匹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手上呵气,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姚纳一直以来压抑在内心的悲伤情绪终于找到了通道,一股脑儿对这匹马讲了,马儿的通人性更显出了人的冷漠。
示例2:他没有找到倾诉对象,姚纳一开口就被军人、高个子、矮驼子、年轻车夫打断了,没有人愿意听他诉说,而马并不能真正听懂他的话,不能真正与他沟通,也不能从情感上安慰他,所以他并没有真正地找到能理解他的倾诉对象,体现了人性的冷漠。 22.选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表达,“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读者容易被情绪感染,拉近与人物的关系,能够对姚纳的痛苦感同身受,更能对人物的内心产生共鸣。
选用第三人称则更理性客观地反映人物的遭遇,仿佛拉开了适当的距离,用冷峻地视角对人物进行观察,冷冷地看着马车夫一次次地被拒绝,最后只能对马儿诉说心事,表达了契诃夫对冷漠人性的深刻洞察。
【解析】
19.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赶你的车吧,快点走”“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0.(1)此题考查人物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从“他分明想要说话”可知,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突出了姚纳的欲言又止,这是他内心极度痛苦的表现。(2)此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根据句子的意思可知,姚纳的表达不很连贯,说明他想诉说自己的痛苦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思维混乱。
点睛:记叙文人物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要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1.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回答找到或者没找到倾诉对象都可以,必须有理有据。如:他没有找到倾诉对象。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姚纳的遭遇并且去安慰他,他们态度冷淡,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
22.此题考查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选用第一人称,能使读者对姚纳的内心世界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选用第三人称,能够客观地讲述故事,揭示主旨。
第三部分 写作
23. 按要求写作:
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用语,不得抄袭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套作、抄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
陪伴,是一种幸福
人生在世,总不愿孤独终老,而更需要亲人朋友的陪伴。陪伴是一种幸福,在你孤独的时刻,在你无助的时刻,陪伴就像是天使,为你排忧解难,倾听你的诉说。陪伴换来信任与快乐。安妮宝贝曾说过“我们始终孤独,只需要陪伴,不需要相爱”孤独,每个人都会拥有,有时,孤独会成为你自暴自弃的借口,所以,我们需要陪伴,我们需要关爱。
我有一个活泼的弟弟,从小就陪伴着我,孤独的时候,因为有他的出现,让我感到快乐;在我烦恼的时候,是他的倾听与安慰让我精神重柱,可以说,有他的地方就有快乐,我在他的影响下,也变得豁达了,是他的陪伴让我明白我并不孤独,我还要许多爱我的人。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在永远的陪伴着你,永远默默守护在你的身边,带给你好的心情。陪伴,看似两个简单的文字,却有着非凡的含义与温度。你是否有想过有一个人夜夜守护着你,次次为你排忧解难,总是竭尽所以为你付出,帮助你、给予你、关心你、爱护你?这就是陪伴,这就是幸福。
人生总是不如意,总是有层出不穷的烦恼等待着你,就如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的孤寂,如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哀痛,如李白“低头思故乡”的悲伤,种种都是不如意,都是烦恼。而陪伴的出现为你改变这种哀与痛,即使这种陪伴会很短暂,但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珍惜,并学着去陪伴那些需要你陪伴的人,你将获得幸福。
陪伴,是一种关心,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幸福。在陪伴中,我们学会坚强;在陪伴中,我们学会成长;在陪伴中,我们学会倾听与理解;在陪伴中,我感受到了幸福。
【详解】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本次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一种幸福”。写作内容比较广泛:平常散步、日常学习、支边教育、抗疫工作等,它们代表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只选一个角度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出幸福感受,体现主人翁意识。也可写人生道路上充实的、特别的幸福感。从自己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珍惜时间、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拥有爱心、正视挫折等方面入手。用乐观的心态去抒写多彩的生活、幸福的感受,以此作为写作立意出发点。
2.思路点拨:从构思上说,作文要从大处着眼,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以青少年的眼光来表达对幸福的定义。布局上可以采用双线叙述、小标题式、视角转换等方式组织材料,给人新鲜的阅读体验。本次作文可以写成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等)的记叙文。同时,注意细节的刻画、人物的描写、语言的淬炼,让文字灵动起来、让叙述故事更真实、情感表达更感人。选好角度,再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社会的认知、写出美好生活,这是本次写作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写作范围广泛,应选取有启发、有价值、突出主题的素材,紧紧围绕中心写作,忌面面俱到。第四单元【A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
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
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快乐英语”、“英语角”栏目主持,真让人佩服。
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D.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5.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6.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 , 。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 ”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7.综合性学习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以下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
① ; ② 。
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
图书馆馆长 陪伴,为爱共读
学生家长 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知名作家 让书香温暖心灵
心理医生 阅读和写作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天下事”指: 。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B.“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肃杀之气。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 ①资:盘缠。②审: 详细③稽: 探究、考察④庶几: 差不多⑤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或遇其叱咄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5)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2.下列对甲乙两文段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是对读书人的称号,“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甲文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日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勒奋学习。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D.甲段中“俯身倾耳以请”与乙段中“夫以孔子之圣”,句中两个“以”的意思完全不同。
13.指出甲乙两段选文所说道理的不同之处 。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16.文中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7.文中“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从初中教材名著导读里列举一个与之相应的示例。
18.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题记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飘飞。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军大衣的军人。他坐上了雪橇,车夫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走动起来……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
车夫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他的鞭子。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
到了以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你抽它一鞭子!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得了,你赶车吧!”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拉到啊?”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死神原本应该来找我……”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他走到马房里。“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9.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列表格。
倾诉对象 姚纳怎么诉说 对方反应
第一次 军人 先吐不出声,后来才沙哑地说出口,直接诉说儿子害病死了一事。 礼貌地询问他具体原因,然后(1)
第二次 高个子、矮驼子 趁对方谈话停顿时直接倾诉,并倾诉了(2) 的事。 催促赶车,揍他的脖子,并转移话题。
第三次 年轻车夫 (3) (4)
20.阅读文中划线句,完成小题。
(1)分析句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2)揣摩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
21.姚纳最终有没有找到倾诉对象?请简述你的理由。
22.假如小说从姚纳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阐述。
第三部分 写作
23. 按要求写作:
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用语,不得抄袭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套作、抄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