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35)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3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28 11:54:1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目标要求
1.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2.体会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进一步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进一步理解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4.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2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屏幕】[投影]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老师】[复习]这个单元我们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你还记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屏幕】[投影][图7-6]燃烧条件示意图
活动2【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讲述]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阅读《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内容。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现在先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信
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实验仪器。请观察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如何摆放
的,完成实验要求摆放到原位。
【屏幕】[投影]实验桌仪器和药品摆放的照片。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信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实验仪器。观察实验仪器和药
品的摆放。
【老师】[巡视]对学生的填写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屏幕】[投影]
实验名称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水槽
酒精、水、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步骤3中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老师】[设问]想不想动手实验一下?首先我们来完成步骤1和2的实验探究。
[提醒]实验中要注意:①实验前请准备好一个盛有水的水槽;②每步实验结束后
及时填写实验现象;③火柴梗不要随处乱扔;④每组实验完成后,应确认
火焰熄灭后再进行下组实验,请注意看实验报告中每步后面的注意事项;
⑤实验时请把酒精灯放在通风口下面进行实验;⑥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
注意安全。
【屏幕】[投影]实验报告内容。
【学生】[回应]想!
[实验]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学案。
【老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学案填写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老师】[设问]步骤1的探究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屏幕】[投影]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是可燃物。
以下环节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完成:
【老师】[设问]有没有同学观察到不同现象的?
【学生】[回答]两个棉花都燃烧了。
【老师】[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难道水也是可燃物吗?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
呢?
【学生】[回答]加热时间太长了。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讲述]这也是实验报告后的第一个问题。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
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
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
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
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活动3【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老师】[设问]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是。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屏幕】[投影]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⑴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说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老师】[设问]步骤2的探究实验中,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课本要求同样大
小,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控制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老师】[设问]在这个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屏幕】[投影]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⑵取同样大小的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如图7-44所示分开放在一小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燃烧了,滤纸片没有燃烧。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老师】[设问]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这也是实验报告后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老师】[实验]各取少量木屑和煤粉分开放在一小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让
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
【老师】[讲述]根据课本P129中[表7-1]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木材的着
火点是250~330℃,无烟煤的着火点是700~750℃。实验现象说明着火点
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屏幕】[投影]课本P129,[表7-1]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活动4【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氧气
【老师】[设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还有哪一条没有探究?
【学生】[回答]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老师】[讲述]请你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说明
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请写出实验步骤(并画出简图)。
【屏幕】[投影]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设计方案: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或空气)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写实验报告。
【老师】[巡视]对学生的填写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屏幕】[实物]部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点评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对各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等作出评价。
以下方案根据学生实验设计情况给出:
合理方案一:点燃两支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其中一支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过程。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合理方案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如[图7-8]),观察现象。
【老师】[讲述]现在就来完成你们的设计实验,看一看能否得到你们预期的效果。
【学生】[实验]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学案。
【老师】[设问]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同时这个实验也说明了灭火可
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隔绝氧气(或空气)
【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设问]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需要三个条件都破坏吗?
【学生】[回答]不需要。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要是燃烧反应停止,只需
要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讲述]实验完成了,请根据实验桌仪器和药品摆放的照片,把实验仪器和药品摆
放到原位。注意靠近洗手盆的同学负责清洗仪器,靠近走廊的同学负责填
写实验室使用手册。
【屏幕】[投影]实验桌仪器和药品摆放的照片。
【学生】根据实验桌仪器和药品摆放的照片,把实验仪器和药品摆放到原位。靠近洗手盆的
同学负责清洗仪器,靠近走廊的同学负责填写实验室使用手册。
3.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