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8)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配套教学设计(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28 12:11:3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学年九年级(2)班,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基础较低,反应较慢,需要基础好的同学帮助,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不灭”的图片。
引题: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开幕式必将成为其中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开幕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无疑将成为重中之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的条件”。
【投影】燃烧的条件
活动2【讲授】提问猜想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提问:燃烧既然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燃烧的了解,对燃烧的条件作出你的猜想。
【投影】
3.猜想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能需要可燃物(2)燃烧可能需要氧气
(3)可能需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活动3【活动】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的器材,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自己动手实验。三组实验,一一验证。
实验一:验证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用品:木棒、玻璃棒,镊子、酒精灯、火柴
实验二:验证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用品:两支蜡烛、火柴、烧杯
实验三:验证燃烧是否需要一定温度
用品:木条、煤块,酒精灯、火柴、镊子
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或给出一定提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4【练习】总结交流
实验思考并回答: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实验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3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活动5【作业】深入探索
实验完成以后,向学生提问:
大家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为什么在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不会燃烧?而试管中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
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投影】
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