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画脸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画脸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6 11: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习本案例——
画脸谱
一、教学内容
花城粤教版教材《走进音乐世界》
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走进戏曲(三)——画脸谱 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听、赏、讲、唱、做等形式更好地理解京剧内涵,并能在表演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体验我国独有的戏曲艺术魅力。
2. 知识目标:
引领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乐于主动探索有关京剧的基础知识,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瑰宝。
3. 能力目标:
初步分辨京剧脸谱(色彩、对比、夸张)的特点及各代表人物:能够熟悉戏曲节奏的韵味儿,了解京剧西皮流水唱腔基本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课标(2011年版)》指出:“聆听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每年应学唱京剧或者地方戏片段”。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精心选择京剧净角的视频片段,运用UMU平台技术,将平常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不易接触的京剧净角艺术,可以被预先观察,从而达到亲近、容易理解的效果。在学生通过看、听、赏、唱、演等体验中,由浅入深,逐步递进,获得对京剧净角知识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我相信:五年级的孩子们经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京剧后,会对京剧艺术产生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索有关京剧的基础知识,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标及意义
课前准备 老师在UMU平台上分享的视频《说唱脸谱》。 1、课前观看视频,进一步熟悉脸谱形象; 2、画出你喜爱人物形象的脸谱,组长拍照上传展示。 通过提前看视频,结合上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学生课前习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活动。
唱 一 唱 比 一 比 复习上节课学唱的《画脸谱》 演唱《画脸谱》 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歌曲的掌握情况。
用白板展示脸谱图片,请学生观察辨认,回答问题。 分组抢答;说出京剧脸谱里的色彩含义与代表人物名称。 能够分辨京剧脸谱(色彩、对比、夸张)的特点及各代表人物。
看 一 看 学 一 学 播放京剧视频片段(1):让学生认一认,他们是谁? 学生观察脸谱的色彩和表情,猜出他们在剧中是什么角色。 让学生从视觉上对对京剧的净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播放京剧视频片段(2):让学生听一听,西皮唱腔! 学生们认真看、仔细听,辨别出“西皮唱腔”的变化、特点。 让学生从听觉上对京剧的净角的“西皮唱腔”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播放京剧视频片段(3):让学生仿一仿,剧中念白 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练习,尝试模仿一下演“净角”的感觉。 让学生突破自己,从肢体语言的表达上对京剧净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讲 一 讲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点评:京剧脸谱色彩的含义; 京剧的“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 学生点评脸谱色彩: 红色:忠贞、英勇 黑色:正直、无私 白色:阴险、疑诈 金色:各种神怪 对比感受描述:“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能更清晰准确地表达出: 京剧脸谱的色彩含义;净,就是花脸,演绎的性格品质或者相貌与众不同,具有突出特征的男性角色。
唱演 一一 唱演 经过视频观赏和学习认知后,再次演唱歌曲《画脸谱》; 对京剧净角的表演有了延展的认识。再次演唱《画脸谱》; 对歌曲的音色、节奏、肢体动作等等表现的理解都要展示出来。 再次演唱歌曲《画脸谱》,相信他们有了一些对净角的戏感,表达会更加准确、自信。
评 一 评 在UMU平台上观看自己表演《画脸谱》的视频并评价 自主课后拓展学习,在平台上对《画脸谱》的表演相互点评。 同学们经过一系列对京剧净角的认知后,能更清晰准确地进行评价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分辨京剧脸谱(色彩、对比、夸张)的特点及各代表人物;了解西皮流水唱腔的基本特点。我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将平常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不易接触的京剧净角艺术,以视频引导贯穿始终,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证精神。
在组织实施中,利用UMU课程APP,进行平板电脑和白板平台交互展示,实现小组全员参与学习,摆脱对京剧净角艺术不熟知的限制,让师生随时随地欣赏和评价自己与同学的表现;通过课前习作品的收集,预先找到学生的认知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看、听、赏、唱、演等体验中,由浅入深、逐步递进,获得了对京剧净角知识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