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4: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据材料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3.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4.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  )
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
A.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B.宣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
C.打破了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
D.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
6.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7.20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如图的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其中,对西藏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A.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
C.废除了封建落后农奴制度
D.创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8.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
9.国务院新闻办于今年5月21日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为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关于西藏自治区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自治区于1955年正式成立
B.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其设立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其自治机关行使高度自治权
10.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④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2.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和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职责,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据此可知,该法律的颁布(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B.为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C.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追求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中共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据材料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C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答案】D
3.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答案】B
4.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  )
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5.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
A.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B.宣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
C.打破了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
D.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
【答案】A
6.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答案】D
7.20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如图的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其中,对西藏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A.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
C.废除了封建落后农奴制度
D.创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答案】B
8.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
【答案】C
9.国务院新闻办于今年5月21日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为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关于西藏自治区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自治区于1955年正式成立
B.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其设立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其自治机关行使高度自治权
【答案】B
10.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答案】A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④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答案:C
12.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和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职责,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据此可知,该法律的颁布(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B.为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C.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追求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中共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1)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2)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