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4: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据此可知,明朝时期与蒙古族的关系不包括
A.防御
B.战争
C.和平交往
D.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2.明朝皇帝崇祯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手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出现这一幕的背景是
A.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政权
B.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
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
D.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
3.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4.某一电影主题曲:“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
5.“……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以上认识,明太祖采取了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除宰相制度,并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C.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D.建立内阁
6.据说,有四人在夜里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大宦官魏忠贤,另外三人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就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谩骂魏忠贤的人处寸磔之刑,其余三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造成魏忠贤等人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是
A.皇权至上的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废除宰相
D.监察措施不到位
7.(2023·云南昆明)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阯,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8.(2023·山东泰安)明代,政府敕修永宁寺(今黑龙江地区),永宁寺建成后,当地民众,欢欣感戴,当地各族表示“世世臣服”。黑龙江下游的卫所通过“海西东水陆城站”的连接“以时朝贡”,女真卫所的朝贡使络绎不绝于途。据此推知,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边疆地区祸患的根除
C.对外朝贡贸易得到发展
D.经略边疆方式多样化
9.(2023·安徽期末)1571年,在其妻三娘子劝说下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明朝开放互市,每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这反映出明代( )
A.北方丝路开通符合人民的心愿
B.册封制度有效安定了北方秩序
C.民族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D.南北和平取决于三娘子的劝说
10.(2020·全国高考)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11.(2023·山东聊城)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12.(2023·福建期中)明代长城区域在1368—1449年是以发展农耕经济为基本内容的屯田生产型文化带,1449—1571年演变成以农牧战争为主的军事消费型文化带,1571—1644年演变为以民族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马市交换型文化带。这表明明代( )
A.北方民族关系发生变化
B.边患问题始终影响政府的决策
C.朝贡贸易一直比较发达
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程度加深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臣于徐少师阶处……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撞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国榷》
(1)结合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4分)。“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6分)。
(3)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2分) 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4分)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据此可知,明朝时期与蒙古族的关系不包括
A.防御
B.战争
C.和平交往
D.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答案】D
2.明朝皇帝崇祯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手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出现这一幕的背景是
A.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政权
B.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
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
D.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
【答案】D
3.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4.某一电影主题曲:“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
【答案】B
5.“……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以上认识,明太祖采取了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除宰相制度,并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C.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D.建立内阁
【答案】B
6.据说,有四人在夜里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大宦官魏忠贤,另外三人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就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谩骂魏忠贤的人处寸磔之刑,其余三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造成魏忠贤等人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是
A.皇权至上的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废除宰相
D.监察措施不到位
【答案】A
7.(2023·云南昆明)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阯,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答案】A
8.(2023·山东泰安)明代,政府敕修永宁寺(今黑龙江地区),永宁寺建成后,当地民众,欢欣感戴,当地各族表示“世世臣服”。黑龙江下游的卫所通过“海西东水陆城站”的连接“以时朝贡”,女真卫所的朝贡使络绎不绝于途。据此推知,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边疆地区祸患的根除
C.对外朝贡贸易得到发展
D.经略边疆方式多样化
【答案】D
9.(2023·安徽期末)1571年,在其妻三娘子劝说下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明朝开放互市,每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这反映出明代( )
A.北方丝路开通符合人民的心愿
B.册封制度有效安定了北方秩序
C.民族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D.南北和平取决于三娘子的劝说
【答案】C
10.(2020·全国高考)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答案】A
11.(2023·山东聊城)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A
12.(2023·福建期中)明代长城区域在1368—1449年是以发展农耕经济为基本内容的屯田生产型文化带,1449—1571年演变成以农牧战争为主的军事消费型文化带,1571—1644年演变为以民族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马市交换型文化带。这表明明代( )
A.北方民族关系发生变化
B.边患问题始终影响政府的决策
C.朝贡贸易一直比较发达
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程度加深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臣于徐少师阶处……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撞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国榷》
(1)结合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4分)。“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6分)。
(3)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2分) 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4分)
【答案】
(1)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4分)含义:皇帝总揽大权。(2分)
(2)理解: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6分)
(3)出现:明成祖时出现。(2分)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