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
“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促进了北方人口增加
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促进货币流通增多
2.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国外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3.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
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 ”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①出现商人
②商帮出现
③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⑤东京、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7.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跻身士大夫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8.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
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9.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10.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11.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不可能提到的是
A.“天地之间,一理而已”
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1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1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
“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促进了北方人口增加
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促进货币流通增多
【答案】D
2.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国外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答案】B
3.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
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 ”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答案】A
5.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答案】B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①出现商人
②商帮出现
③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⑤东京、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答案】B
7.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跻身士大夫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答案】D
8.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
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答案】D
9.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10.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11.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不可能提到的是
A.“天地之间,一理而已”
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答案】D
1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1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
(1)状况: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2分)
发展: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4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2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4分)。
(2)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3)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2分)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分);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2分)。
(4)问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