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文件的进步性是
A.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2.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
B.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3.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4.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 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贡献
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5.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唤起,中华民族必将使其四亿人民的力量奋起并永远推翻清王朝。”由此可知,此时的孙中山
A.给中国社会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B.把“反清”作为革命的目标
C.摆脱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D.正确理解了中国的民族矛盾
6.近代四川有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7.孙中山一方面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另一方面又说“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从欧美传进来的”。由此可见,孙中山三民主义( )
A.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理论特色
B.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C.认为中国革命应借鉴国外经验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8.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 )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
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
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9.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共和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机制,但是很不成功,造成了北洋军阀混战、国际地位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学者意在说明( )
A.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为走向共和创造了条件
C.军阀混战导致辛亥革命失败
D.辛亥革命造成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11.[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1924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历史教科书》载:“清廷握专制之权数百年,实不愿改用宪政,将大权公诸人民,是以佯说预备立宪,暗中实厉行专制。此外一切政治也无革新的诚意,人民见清廷态度如此,知道舍去‘革命’别无救亡之策,这是‘革命’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
B.革命党人起义顺应了时势
C.辛亥革命成为救亡的唯一途径
D.清朝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12.[2023·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 )
A.革命目标不明确 B.革命方式的妥协
C.革命过程的理性 D.革命结果不彻底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摘编自冯天瑜《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文件的进步性是
A.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B
2.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
B.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3.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4.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 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贡献
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答案】D
5.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唤起,中华民族必将使其四亿人民的力量奋起并永远推翻清王朝。”由此可知,此时的孙中山
A.给中国社会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B.把“反清”作为革命的目标
C.摆脱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D.正确理解了中国的民族矛盾
【答案】B
6.近代四川有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B
7.孙中山一方面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另一方面又说“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从欧美传进来的”。由此可见,孙中山三民主义( )
A.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理论特色
B.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C.认为中国革命应借鉴国外经验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A
8.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 )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
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
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答案:C
9.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B
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共和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机制,但是很不成功,造成了北洋军阀混战、国际地位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学者意在说明( )
A.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为走向共和创造了条件
C.军阀混战导致辛亥革命失败
D.辛亥革命造成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答案:A
11.[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1924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历史教科书》载:“清廷握专制之权数百年,实不愿改用宪政,将大权公诸人民,是以佯说预备立宪,暗中实厉行专制。此外一切政治也无革新的诚意,人民见清廷态度如此,知道舍去‘革命’别无救亡之策,这是‘革命’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
B.革命党人起义顺应了时势
C.辛亥革命成为救亡的唯一途径
D.清朝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答案:B
12.[2023·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 )
A.革命目标不明确 B.革命方式的妥协
C.革命过程的理性 D.革命结果不彻底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摘编自冯天瑜《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1)必然性: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10分)。(答出五点即得10分)
(2)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