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 配套教学设计(127)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 配套教学设计(12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28 13:23:1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名师赛课)教学目标
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归纳出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方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学时重点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发生;
归纳总结出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方法。学时难点
学生对各组实验方案的客观评价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题示标、明确任务
1、出示一瓶久置的石灰水,其瓶壁明显的有一层白膜,让学生分析白膜的成分及产生的原因;
2、引导学生类比、迁移的提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相关问题;引出小洁同学的思考:上次做完实验,忘记盖氢氧化钠溶液的瓶盖,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哪些猜想?从学生的猜想中得出信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而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验证,揭示本节课的课题研究,出示学习任务:
1、会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归纳出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发生的方法;
3、勇于创新,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活动2【活动】体验感悟、交流提升
(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明确合作方法和时间。
合作方法指导:
1、小组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可以用实验装置说明,也可用文字说明;
2、将本组的方案填写在指定的表格中;
3、小组发言员做好准备,发言时表达清楚,声音洪亮,面向大家,时间6分钟。
(二)小组发言员汇报本组的方案设计,要求同学们仔细听,适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约18分钟)
(三)、师生小结,归纳出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基本方法。
1、判断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2、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3、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示与否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而定)
活动3【活动】兴趣实验、增强记忆
出示实验:将熟鸡蛋放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口,现给锥形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说出原因。
学生分析并演示。
活动4【活动】提炼归纳、问题质疑
鼓励同学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活动5【练习】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二:该溶液全部变质;
猜想三: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二或猜想三,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三成立,否则猜想二成立,同学们,你们认为此文案可行吗?原因是: 。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Ca(OH)2,再滴加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二或猜想三成立。你们认为此方案可行吗?原因是: 。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CaCl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来判断猜想二或猜想三成立,你们认为此方案可行吗?
完成下表: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等测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②取少量等测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静置,向上层滤液中滴加酚酞 有 猜想 成立
活动6【作业】作业:
必做题: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几个实验:
甲: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滴入盐酸,观察;
乙:将石蕊滴入水中,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丙: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滴加稀盐酸。(1)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填“乙”或“丙”);(3)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写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验证无明显反应发生的相关试题,从题中不同的方法思考中,想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选做题:为自己想探究的实验设计一套实验方案,体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