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一点,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苗都枯死了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寓意深刻。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的接触还不多,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共情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寓言形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从寓言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五个汉字,会写“筋、疲”两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懂得“不顾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揠苗助长”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简单的看法。
难点:通过品词析句懂得“不顾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猜故事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一起观看一组图片,考考你的课外积累。看看这些图片都是哪个故事?准备好了吗?请看:(课件播放图片)
2.大家都好厉害啊!那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
(生:寓言故事)是的,像这样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就叫它寓言故事。也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小故事大道理。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另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师板贴课题:揠苗助长。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释题: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自己的理解:拔。)那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图片上人物的动作)
你可真会观察!像这位同学一样,大家在朗读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所以,“揠苗助长”我们也可以叫它“拔苗助长”。
看到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指生回答。
5.让禾苗长高的方法有很多,这位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3.整体感知,出示提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字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看看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这个农夫揠苗的原因。
(1)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农夫揠苗的原因,也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师板书:起因)
生: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生:因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天天到田边去看。
(2)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3)讲析“巴望”:哪个词最能表达他这种心情呢?
(生:巴望)(师板书:巴望)你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
(生:希望、盼望、渴望)
(4)讲析:“天天”:他巴望自己田地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
(生:天天到田边去看。)
“天天”去看的意思是......?
(生:每天去看。)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晴天去吗?
生:去
师:雨天去吗?
生:去
师:刮风去吗?
生:去
(5)他不但天天去看禾苗,还在田边和禾苗说话呢?他会说......
(生:......)
是啊,他多么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长高啊!你能用朗读读出他这种“巴望”的心情吗?
(生朗读: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巴望、天天”)
2.他就这样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
一起读: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好像”标红。)
(1)句子比较:能把“好像”去掉吗?
(生:不能)为什么?
(生:禾苗得生长是一点儿一点儿的,慢慢的,去掉了,说明禾苗没有长高,它其实是在长高的。
生:只是因为农夫太心急了,所以感觉禾苗没有长高。)那这个心急的农夫太......
(出示字条:急于求成,师板贴:急于求成。)禾苗的生长很慢,需要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地长,这是植物生长的......
(出示字条:规律,师板贴:规律),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规律。)
(2)课文中有个词直接写出了种田人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到吗?
(生:焦急)。真厉害!“焦”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出示字卡:焦),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焦)解析“焦”:“焦”的本义是指用火烧烤鸟雀,大家看这幅图片,这上面是个......
(生:鸟),下面是堆......
(生:火)随着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焦”字。“焦”上半部分是“隹”,就是......
(生:鸟的意思),下面是......
(生:四点底)说明和什么有关?
(生:火)。大火熊熊燃烧,鸟儿的羽毛都被烧焦了,能不焦急吗?给它组个词吧。
(生:......)
3.我们把“焦急”送进课文中。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标红“焦急”)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1)句子比较: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这两个句子,哪一个比较好?
(生:第一句)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是第一句吗?
(生:......)是的,“焦急”一词直接写出了种田人的心情,也写出了他在田边转来转去的神态,比第二句更形象具体。
(2)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哪儿体现了他的焦急?
(生:转来转去)这个转来转去是说明他的动作。还有吗?
(生: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跟自己说话。)还有吗?
(生: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种田人的焦急?
(生: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师指导朗读)
(3)这一天,种田人又来到了田边,他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请同学来给大家演一演这个场景。
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块稻田,你就是种田的人,今天再次来到田边,你会怎样做呢?
(生表演,师评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个种田人想到办法了吗?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来读这一段,同时请你拿出笔,用波浪线画出这个人想的办法。你听:(老师朗读第二自然段)
2.他的办法是什么?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时拔。)(师板书:拔高)(出示第二自然段)这个办法,可把他累坏了,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标红“筋疲力尽”)从中午到太阳落山,他都在忙什么?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高里拔。)这是揠苗助长的经过,(师板书:经过)也是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
3.(1)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象: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他在......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他一直在......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别人都扛着锄头回家了,他依然在......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得手也痛了,腰也酸了,脚也麻了,这样的感觉就叫......
(生:筋疲力尽)(出示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2)你能用“筋疲力尽”说一句话吗?
(生:......)“筋”和“疲”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师出示字卡,生一起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筋”吗?
(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疲”吗?
(生:......)加一加,换偏旁,组词这几种方法,我们都可以在学习上使用,大家真是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4.指导书写“筋”“疲”“筋”和“疲”不仅是我们要认识的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书写的字
(1)咱们写字要“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关键笔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筋”的书写要点:
生: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瘦长,紧凑。
生:下面的“力”的“撇”要舒展。“疲”的呢?
生:左上包围的字,“撇”要伸展;里面的“皮”,第一笔是“横钩”。
(2)请你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个。
(师范写。生练写)
(3)师展示,评价(结构书写正确,得一颗星;关键笔画正确,得一颗星;笔画占位正确,得一颗星)。
(4)同桌互评。
5.书写评价完了,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大屏幕上这段话?
(1)这段话中,哪个词要重读?
(生:终于)说明他想办法的时间长;还有哪个词?
(生:急忙)说明他很......
(生:着急)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
(2)女生读;男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他回到家里,读......
(生:读)红色字体这个词是......
(生:喘气)怎么样是“喘气”?
(师出示字卡:喘)气从哪里出?
(生:口)所以,“喘”字是“口”字旁。大家一起读。
2.怎么样一边“喘气”一边说?
(生:边朗读边表演)师生合作朗读,师读旁白,生读内容。
3.他虽然累得直喘气,但心里却......
(生:满足,开心,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标记“一大截”为红色。)我们再一齐来读一读。“截”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师出示字卡:截)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生:换一换,把里面的“隹”字换成“木”,变成“栽”;把里面的“隹”字换成“衣”,变成“裁”)真棒!大家请看:截有木把树( )有衣把布( )有车把人( )
(四)学习最后一段
1.禾苗的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来。
(生:禾苗都枯死了。)(师板书——结果:枯死)
2.种田人这么辛苦,这么劳累,换来的结果是......
(生:禾苗都枯死了。)他的心情得......
(生:伤心,难过,悲伤)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齐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时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3.自己辛辛苦苦劳累换来的结果却是这样的,他难过、伤心,但他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他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禾苗被连根拔起,吸收不了水分,也吸收不了养分,难怪会枯死。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正确的办法能帮禾苗长高呢?
(生:......)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农夫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遵循正确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遵循规律,(师板贴“要遵循”)不能急于求成(师板贴“不能”)。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这篇寓言的“寓意”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大家一起读。
四、齐读全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感悟寓意。
五、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指生分享。
六、好书推荐
寓言故事如此奇妙有趣,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阅读。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早已有所耳闻,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能让自家的禾苗长得快些,愚蠢地将田里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许多,辛苦了一天没有想到反而帮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农夫做事很性急,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从哪些文字中能够看出这是个性急的农夫。学生经过朗读,找到“巴望”“天天”等词,想象农夫“天天”去农田看禾苗的情景,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这是一个不一样寻常的农夫。不一样寻常的农夫最终做了一件不一样寻常的事--将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尽管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因为禾苗在他的帮忙下长高了。可是第二天,等儿子去看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景是因为他违背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由于他天天去农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觉察到禾苗的细微变化;由于他心太急了,就越期望禾苗长得快些,在这样的心里怂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学生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了农夫在田里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语言表现出农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这个故事。遗憾的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延伸出去。假如农夫此刻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促使他的禾苗长快些呢 假如农夫的儿子早点制止父亲愚蠢的行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劝阻这位农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