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宏观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宏观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秦汉
大一统
隋唐
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填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西晋
①实现短暂或局部统一;②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条件(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③南北差距缩小,南方经济开发。
一、动荡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任务一:在简图的相应位置补充标注政权名称。
吴
十六国
南朝
?
?
?
?
?
?
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一、动荡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胡内迁
北民南迁
任务二:①根据下列材料,拟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你可以优先运用的材料有哪些?得出哪些研究结论?
二、交融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少数民族《耕耙图》壁画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材料2: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
民族“交”融
双向互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的华夏体系的形成
华夏认同
材料4:翟添庆文强调了胡族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北魏后期门下已经有了封取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翟添庆文《国家与政治》
材料3: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文学作品
学者著述
材料1:
二、交融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合作讨论
二、交融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任务三:你赞成哪种?或提出自己的认识,说明理由。
观点一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褥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奠基
促进民族交融,缓和矛盾
全盘汉化失去本民族特性
鲜卑贵族腐化,消蚀活力
三、发展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2021全国乙卷·25)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郡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 771 20 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 863 30 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 316 528 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 587 404 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 462 406 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 092 212 284
三、发展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之间,不能比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江南经济开发
任务四:根据材料,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阐释。
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资源,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其次,南方相对和平安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农耕经济。此外,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影响:江南经济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三、发展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江南经济开发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
《北齐仰覆莲青瓷尊》
手工业
甘肃《胡人耙田壁画砖》
农业
北方经济在不断发展
南北经济共同发展
利用考古资料,完善文献中对此时期经济特征的叙述
小结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政治短暂局部统一
“变态”中蕴含的“回归”因素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双向互动
民族交融
南北经济共同发展
区域开发
谢谢观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在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时,要从宏观的视角进行把握,把握历史大一统的主流方向。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的第5课的内容。就本课内容来说,其由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三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中国由统一逐渐走向分裂、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历史,上承秦汉大一统时期,下启隋唐大一统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第二子目也重点介绍了门阀士族政治和江南经济开发,这些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现象。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所述的历史处于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各地分裂割据,历史线索相对模糊。高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这一时期的史实,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一轮复习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加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脉络,认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时代特征。(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提供多则类型的史料,学生自主研究,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现象,提升历史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深刻解读学者观点,把握历史发展主流趋势,正确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学生感悟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涵养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深刻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现象和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主流趋势是大一统,宏观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等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及知识归纳梳理;板书梳理教学脉络和知识框架。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同学们说起三国两晋南北朝,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阎步克先生在其《波峰与波谷》这本书里说到,中国的历史主流是大一统,比如说秦汉的奠基、隋唐的辉煌造就了波峰,但也有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波谷,而有学者说隋唐的大一统是更高层次的一统,大家想为什么?可能就是前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为大一统的再造和新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三国两晋南北朝,体会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 学生自由抒发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象 利用视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补充学者观点引领方向,思考其历史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一、动荡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这段材料,看看三角符号处应是什么时期?那么材料中提到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重点展开学习。 【任务一】在简图的相应位置补充标注政权名称 【教师活动】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并简单梳理政权更替的过程。教师出示完整的政权更替时间轴,进行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引导学生思考这条脉络中哪些属于局部统一? 但整体的时代特征应该是? 过渡:但是伴随着政权更迭,大批的民众也在这时期不断迁徙、流亡,比如西晋末期的五胡内迁、北民南迁,他们在迁徙中不断实现着民族间的交往交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第二部分,交融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西晋 政治的短暂统一、民族交流、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愿以及南方经济开发。 学生活动,补充完善简图,回顾复习政权更迭的知识。 西晋、前秦、北魏 国家分裂、动荡,更替频繁 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政权对峙简图,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清晰的把握这一时间的历史演变特征,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二、交融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教师活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以下材料,请大家据此拟定一个研究主题,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得出哪些结论? 【任务二】研究主题的引导,为材料排优先级,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最终得出结论。 过渡:在材料三中洛阳城的变化反映了哪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民族交融的推动影响? 【教师活动】课前让同学们列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我们来看这是一个同学的思维导图,如果我们为它评分,满分十分,你觉得可以给几分? 教师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应具有哪些要素,从而完善此思维导图,顺势引出缺失的板块——影响评价。 【任务三】关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学术界存在以下两种观点,同学们你赞成哪种?或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认识。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本着什么原则?——符合生产力、顺应历史趋势、人民利益,要客观、全面、辩证的去评价。 过渡:民族的交融推动文化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为大一统的重生添砖加瓦,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发展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不同方向的研究主题,例如民族交融、双向互动、华夏认同等。并分析四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和价值,最终得出结论:民族交融是双向互动的,最终推动华夏认同、华夏共同体的不断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生展开评价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通过多则史料的研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知识储备,为开展研究寻找相关信息和证据,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提炼信息、辨析史料、组织和表达能力,因此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研究环节。 落实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同时补充完善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 通过补充学者观点,学生可以基于唯物史观,客观全面、辩证的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素养。
三、发展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道2021年的全国卷考题,同学们看选择什么?表格类题目的做法,看横纵对比项,比较民户数量,南方户数增多,北方减少,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任务四】请大家依据地图及文字史料,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阐释。 材料体现长江以南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资源,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其次,南方相对和平安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农耕经济。此外,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江南经济开发影响深远,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但是其中说到北方不能与之相比?事实真的如此吗? 【教师活动】我们继续挖掘史料,看看能否完善这个时期的经济特征,我们发现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在发展,因此南北方其实是共同进步,经济差距在缩小,为实现统一提供了经济保障。这里我们运用到的方法就是二重证据法,验证一段史料的真实性 学生做题 北民南迁带来江南开发,经济加速 学生充分提取材料信息,解读深层含义,并联系基础知识,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背景原因、内容表现和影响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学生提取考古资料的信息,逐步得出结论,南北方经济共同发展 真题链接,学生从户口数量对比的小切口视角来关注江南经济开发,利于把握高考考题的命题重点,提升表格类题目的做题能力。 通过地图和文字史料,学生提升解读信息和历史解释能力,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补充史料这个部分借鉴浙大附中的赵茜老师的课件资源,通过质疑与实证,学生深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征,从而为大一统实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课堂小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在波峰与波谷的书中提到了中国历史有其延续性,在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最后都会回归历史的常态。 那么本节课蕴含哪些回归因素?政治有过短暂或局部的统一提供政治前提,民族间的交融、互动提供思想认同的源泉,而南北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则是提供统一的经济保障,因此大一统的秩序得以再造,一步步走向重生,构成了隋唐的历史出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