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生情况分析已知: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通过初中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隋明朝统治时期政治制度、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并初步了解明朝政治制度、经济的新变化。未知: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该阶段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对于这一时期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明清时期版图确定的影响缺乏对这一时期的深层次认识。需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知: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名将,学生对其较为熟悉。透过对熟知的时代人物的讲解和探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并对知识点产生情感上与逻辑上的认同和认知。能知:高一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和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等材料的展示及情境创设,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在保持新鲜感的同时加深对这一时期相关史实的学习和认识。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1、在了解明朝建立和灭亡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明朝灭亡的原因。(唯物史观)2、通过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的观察,了解郑和下西洋、东南沿海抗倭以及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的基本史实,形成对郑和下西洋的整体评价,并认识到“朝贡体制”的确立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3、通过对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学习,认识到这一时期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海洋海权意识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教学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边疆管理倭患危机 将星的功绩时势造人:明朝的边疆治理 海禁政策制度使然:明朝的政治制度 设立内阁 将星的崛起 宦官专权 女真族的崛起 环境弄人:海防危机与明清易代 郑和下西洋 将星的陨落 欧洲殖民者东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抗倭名将戚继光进行导入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时势造人——数名将的功绩 教师语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就这样建立了。而戚继光呢正是生活在明朝,他出生于1528年,历任嘉靖、万历两位皇帝。因为是将门出身,所以长大后的戚继光也成为了一名武将。探究一:根据戚继光的任职经历及教材内容,梳理明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并总结其特点。教师语言:戚继光的职业生涯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抗倭事迹,那么倭患是怎么形成的呢?教师语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戚继光成长起来,创下累累战功,为明朝的疆域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教材和表格,概括明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理解倭寇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制度使然——论名将的崛起 教师语言:同一时代,戚继光可以说是最为闪耀的将星,他长期驻守边疆长达四十余年。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过,历代为了防止武将专权,通常会过三五年对将领进行调换,那么为什么戚继光可以一直镇守边疆,甚至培养出戚家军这一兵强马壮的队伍呢?请阅读材料预设学生回答:戚继光个人能力、朝廷政策需要、内阁首辅支持教师语言:戚继光的成长,离不开时任内阁首辅的支持,无论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都很赏识他。我们都知道,在明朝没有宰相,内阁首辅也只是殿阁大学士,为什么可以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呢?这还得从朱元璋废丞相开始说起。教师语言:虽然废除了宰相,但是皇帝一人总是忙不完的,于是便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再后来衍生出了票拟和批红权,后来批红的权力也会交给皇帝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教师语言:明朝的政治制度使得宦官和内阁首辅获得了较大的权力。出现了“不是宰相,胜似宰相”的内阁首辅,其中以张居正最盛。张居正依靠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联合取得了内阁首辅的席位,当时的万历皇帝年幼,直到万历十年都由张居正和当时的太后辅政。张居正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家,需要人才死心塌地为国效力,戚继光有着伟大的志向,想要有人赏识安安心心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正是张居正的赏识,使得戚继光可以一直镇守边疆,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守护着明朝。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三、环境弄人——叹名将的陨落 过渡语: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戚继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下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代名将。然而他的晚年确是十分不得志,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语言:在明朝,一整套的政治制度是由皇帝确立的,也正是因为这一政治制度,张居正成长起来了,也推动了戚继光的崛起。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对他产生厌恶的皇帝发起了清算运动,太监冯保也被皇帝放逐,权势再怎么强劲的内阁和宦官权力其实都是依附于皇帝的。而宰相的废除,使得皇帝个人的素质对明朝政治制度运行的影响大大加深。张居正的去世,牵连着他曾经支持过的所有人,包括戚继光本人。所以,戚继光的悲剧,实际上不是张居正造成的,亦不是万历皇帝,而是明朝的政治制度这一大环境。教师语言:将星的西陨,根本原因归结为这一制度,也正是在这一年,明朝这一艘巨轮也进入拐角。教师讲述女真崛起、明朝灭亡以及殖民者东来的基本史实,讲述葡萄牙人获取澳门租住权的过程。同年,在英吉利海峡之上,英国海军整装待发,朝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攻,位于中国东北的女真族部落首领努儿哈赤也在同一年征服了建州五部。而此时的万历皇帝,却开始懒政怠政。教师语言:葡萄牙人利用朝贡体制获取了澳门的租住权,而明朝时期朝贡体制最为典型的便是郑和下西洋。同一时期,西方也进行了大航海,结合所学,你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目的不同。教师语言:在明朝依赖朝贡贸易、实施海禁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已经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但因为缺少海防意识,未能重视海洋,即使西方殖民者已经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仍然困于传统的朝贡体制之中,而像戚继光这样有着强烈海防意识的将领,也在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中消陨。 知道,了解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感悟,思考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图片材料,思考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教师语言:不仅是戚继光,与他同时代的辽东将领李成梁,也因同样的原因被罢官,即使后来官复原职,辽东军队也被腐败的官场所吞噬。李成梁、戚继光去世之后,东北、北方军备日渐松弛,八旗军作为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最终取代了大明王朝。明朝虽已灭亡,但海上危机却像一颗定时炸弹,时时刻刻威胁着中国这一古老的帝国,困于朝贡体制的明王朝尚未意识到这些,若后继的爱新觉罗氏亦是如此,在未来的某一天,它终会引爆,给予我们一记轰鸣。古有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亦是明朝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教学反思
为了契合主题,未能强调明朝疆域对于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课程当中的探究问题设置过多,对学生要求较高。
困于体制,走向衰亡
废除丞相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