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4: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22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核心概念】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894~1895)
1.原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经过:
①丰岛海战(开始)→②平壤战役(左宝贵中炮牺牲)→③黄海海战(致远舰.邓世昌殉国)→④ 辽东陆战(旅顺大屠杀)→⑤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甲午中日 战争失败)。
3.结果:1895 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经济侵略方式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5.影响:
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腹地。
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三国干涉还辽;时局图;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重难点突破】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程度。
【易混易错点】
1.与《南京条约》最大的不同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易错字:邓世昌、威海卫、北洋舰队。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 、 的重要步骤。
2、导火线:1894年, 党起义。
3、开始标志:1894年7月, 。
4、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清军将领 牺牲。
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 牺牲。
旅顺战役:日军占领旅顺,制造了 。
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 。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内容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两;
通商:开放 、 、 、 为商埠;
办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
2.影响:使 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程度。
(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方式: 、强租海港、划分 的瓜分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1899年, 提出。
(2)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 机会。
(3)评价:“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 上的矛盾。
二、问题思考
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列举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邓世昌壮烈牺牲是在哪场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哪场战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如何?
3.《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历史小课堂】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
1895年,李鸿章已经72岁了。这一年的前面,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惨败。惨败的一方,自然得接受获胜一方提出的条件。谁去参加这个注定是屈辱的谈判呢?慈禧太后说:我看还得李鸿章。于是,1895年3月19日,作为清王朝的全权代表,72岁的李鸿章率团抵达日本马关。
面对失败者,日本人狮子大开口,除了割地之外,索赔白银3亿两(当时日本的全年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白银左右)。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只给李鸿章两个选择: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鸿章请示朝廷后说:不同意。事实上,按照当时中国的惨状,基本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的。但是5天之后的3月24日,发生了一件事。
在李鸿章在回到下榻住所的路上,被一个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年轻人枪击。手枪子弹击中面部,满脸是血。根据小山被捕后的供述,他不希望中日就此议和,而希望日本乘胜追击,直捣北京,所以他就做出了刺杀李鸿章的举动。李鸿章的枪伤经救治后,并没有大碍,只是因为年事已高,无法手术,子弹就永远留在了他的眼眶下,直到他盖棺。他曾叮嘱手下,不要将他中弹时的血衣洗掉,而是要带回国内,因为“此血可报国矣!”
这件事震动日本朝野,因为害怕中国就此寻找借口中断谈判,每天来看望李鸿章的日本朝野政要络绎不绝,天皇的妻子都送来了亲手制作的绷带。
但李鸿章需要的是实惠。因为这一颗子弹,日本索赔的款项,从3亿两白银减到了2亿两白银。(其实其中也有日本怕列强干涉的因素)。而面对那2亿两,李鸿章还做了最后无用的挣扎。日本当时的外相陆奥宗光回忆:“他要求减少五千万两,视不能达此目的,他则乞减少二千万两,最后他竟对伊藤全权哀求以此些少减额为其归途之饯别。”
按照陆奥宗光的说法,连“少要点钱当回国盘缠”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实在有失李鸿章这种人的身份。李鸿章回国后,舆论对他骂声一片,但唯独有一句评价:“李鸿章挨了一枪,省了一亿两”。签下“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发誓不再踏入日本国土一步。1896年,李鸿章出使俄国,必须取道日本,李鸿章坚决不肯在日本住宿,连换船时都不肯搭乘日本的小舢板,而是在两船之间搭一块木板,李鸿章以73岁之年龄,中国第一重臣之身份,就这样在风中颤颤巍巍地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