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4: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022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核心概念】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掀起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咯,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员不畏强暴,进行英勇反抗,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但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基础知识】
一、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
1.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2.兴起地区:山东、直隶一带
3.性质:反帝斗争组织
4.口号:“扶清灭洋”(爱国,但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5.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剿灭——招抚——剿杀
6.发展:到 1900 年夏,控制京津地区
7.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8.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线蓬勃生气”。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1900--1901)
1.原因: 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经过:
参与国家:俄、德、法、美、日、奥、意、英(饿的话每日熬一鹰)(前期总司令:西摩尔)
过程:①廊坊阻击战;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②在北京的战斗→围攻西什库教堂、围攻东交 民巷使馆区→③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争夺战,炮轰紫竹林;聂士成壮烈牺牲)→④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3.结果: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等 11 国签订《辛丑条约》。
4.内容:(1901 年)(赔、禁、拆、划、改)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以关税、盐税作担保。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 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受到列强的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影响: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损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地位)。
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近代中国不断遭受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7.启示:①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挨打。
【重难点突破】
《辛丑条约》不同于以往的条约,该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允许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相当于在中国国内又设立了一个国家,成为“国中之国”,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军队的控制下,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帮凶。和以往条约的相同之处是赔款一项,但是数目巨大,对中国的经济破坏更甚。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易混易错点】
1.易错字:总理衙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北京两次被列强攻占。
3.《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义和团活动于 、 一带。19世纪末,随着 和 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 组织。
2.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 ”代替“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 。
3.口号:义和团曾提出“ ”的口号,“灭洋”既有反对 的斗争意志,又具有 的落后性,而“扶清”则反映了义和团对 的本质认识不清。
(二)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为镇压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 的率领下,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经过:义和团在 狙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太后对外宣战。义和团在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 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中 壮烈殉国。
3.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 。慈禧太后携 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在 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 的野心。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2.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 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 ;(最能体现“洋人的朝廷”)
(3)清政府拆毁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 居住。
(5)改 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 最庞大、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 ,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问题思考
1.义和团的口号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一口号?
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哪一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这场侵略战争的结果如何?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元思维导图】
【历史小课堂】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的签字是什么样的?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无法想像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李鸿章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到了生命的边缘阶段,算是彻底碎如齑粉了。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魂飞魄散。死之前,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缓缓滚出。匆忙赶来的老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终年78岁。消息传来,慈禧太后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