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大单元基础过关训练(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4: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第四、五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解读】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时空坐标】
【单元概述】
国内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和外国列强入侵,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觉醒.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联合各革命力量,“打倒列强,除军阀”,共同推动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在艰难曲折中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斗争中,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革命文化。
解读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 、 的革命。
1919年 到 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之前的反 反 的民族民主运动时期,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阶段特征: 成立与 革命的兴起
3.国共合作与对立:
(1)合作事件:建立 、进行 。
(2)对立事件: 起义、 起义、 。
(3)两大革命: 、 。
(4)两个政府: 政府、 临时中央政府。
(5)七次会议: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4.中外联系:中国借鉴俄国革命经验,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后将革命重心转向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日本加紧侵华,发动 。
5.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 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 和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来说,规模更大)。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2课程标准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概念】
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列强的侵扰,中国屡屡失败。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紫。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百日维新亦告失败,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千经过痛苦的反思,认为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影响是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首次动摇了霸占中国思想文化舞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了权威。中国人逐渐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基础知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②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不足以拯救中国。
2.开始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资产阶级激进派——后分化)。
4.旗帜(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5.宣传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的主要内容
1.思想上:
①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文学上: ③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3.评价:
①进步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②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启示--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文化自信。
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重难点突破】
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是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上看,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改变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但关于新文化运动,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一下两点:第一,新文化运动把矛头主要指向的孔教,是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第二,评价新文化运动,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作用,又要看到局限性,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没有和群众紧密结合。
【易混易错点】
1.易错字:李大钊,《文学改良刍议》
2. 新文化运动并不意味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结束或完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阶段。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 的毒害,进行一场 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 在 创办《 》,并发表《 》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 、 、鲁迅等。
4.主要阵地:《 》和 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①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 云集之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多在北京大学任教))
② 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③《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 (1917年),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 》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6.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时间 1915年
地点
标志事件 陈独秀创办《 》,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 、胡适、 、鲁迅等
重要阵地 《 》和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诠释
抨击 和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 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 》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 才能救中国( 首先提出)
提倡 文,建设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1.填表
2.口号: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口号是谁首先提出的?他将它们称为什么?
首先提出。 先生和 先生
3.矛头: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什么?以 为代表的 家传统 和 。
4.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发端是什么?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封建礼教的是谁的什么文章?
1917年 在《新青年》发表《 》是文学革命的发端); 的《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5.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 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 (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点 学习西方的 学习西方的 学习西方的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特点 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二、问题思考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口号、主要阵地分别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哪些?
4.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历史小课堂】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学界
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主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蔡元培的许多教育主张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周恩来总理曾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