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2课程标准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 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核心概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次伟大的壮举。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说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长征过程中,红军展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
【基础知识】
一、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过程: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1935 年 10 月,吴起镇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二、遵义会议
1.时间:1935 年 1 月
2.地点:(贵州)遵义
3.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四、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单元小结】
1.思维导图
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了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制定了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6年胜利完成长征。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易错点拨】
1.易错字:围剿,遵义会议,泸定桥
2.遵义会议的意义是挽救党、红军、中国革命,长征结束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不是1935年的吴起镇会师。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长征
1.时间: 年10月至 年10月。
2.原因: 反“围剿”失利。
3.经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攻克 ,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包围圈)→强渡 →飞夺 →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 会师→ 会师。
4.会师:1935 年 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会师。
5.胜利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保存了 ,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打开了 。
(二)遵义会议
1.时间: 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 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认识长征精神: 。
(三)中国共产党军队名称变化
1.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2.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3.井冈山会师—— 。
4.抗日战争—— 、 。
5.解放战争—— 。
6.抗美援朝—— 。
二、问题思考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2.红军长征的经过是怎样的?反映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如何?有何意义?
4.长征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历史小课堂】
任弼时过草地的故事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弼时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弼时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时可被脚伤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唯一遏制进一步感染的办法。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弼时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弼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被敌军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弼时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18人。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任弼时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弼时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缓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弼时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回了家。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ー口喂他。郝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弼时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弼时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好老汉,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当时的任弼时尚不满18岁,这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革命、不怕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是长征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