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022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核心概念】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及。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负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基础知识】
一、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8 日)
1.原因:柳条湖事件
2.地点:沈阳
3.国民政府的态度:不抵抗政策
4.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后东北三省沦陷
5.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6.伪满洲国:1932 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
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争的表现:①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③1936 年,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二、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的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1935 年 12 月 9 日)
1.直接原因:“华北自治运动”
2.地点:北平
3.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意义:揭露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八一宣言:1935 年 8 月,中共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瓦窑堡会议:1935 年底,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性质:“兵谏”--逼蒋抗日。
3.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
4.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中共的态度和努力: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主张和平解决。
6.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1927--1937)。
【易错点拨】
1.易错字:伪满洲国,杨靖宇,杨虎城,兵谏
2.柳条湖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借口,两个事件不能混淆。
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 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 的序幕。
3.中国人民的抗战运动: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②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③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
①时间、主力: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
②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一致抗日”等。
③意义:这场 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背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主张。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2.经过:1936年 12月 12日, 、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联蒋抗日,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 的关键。 从此 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二、问题思考
1.日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日本以什么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如何扩大侵略? 中国军民如何进行抗日?有哪些抗日力量?
4.日本占领东北后,在华北策动什么运动?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行为持什么态度?北平学生发起什么爱国救亡运动。
5.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国民党爱国将领发起“兵谏”是什么事件?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提出了什么要求?中共对此事持什么态度?中共派谁出面协商解决?
6.西安事变的结果如何?有何重要意义?
【历史小课堂】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党中央派往东北整顿各县党组织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杨靖宇到达东北后,积极联合当地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字发动了围攻大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此后,在武器装备落后、物资贫乏的情况下,杨靖宇异常艰辛地坚持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39年冬季,杨靖宇率领的警卫旅被日军包围在濛江一带,在冰天雪地、没有支授、弹尽粮绝的危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敌周旋5昼夜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后来,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
对于杨字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困感。杨靖字自被陷人重重包之中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 为解疑,日军命令濛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解剖检查,看他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他是抵御外地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