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2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核心概念】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之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上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基础知识】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1)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校)。
(2)戊戌变法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2.科举制度废除——①1905 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3.新闻出版:
(1)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
(3)民国时期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延安的《解放日报》。
(4)民国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
4.出版业: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本白话文小说)《阿 Q 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 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样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3.音乐: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军》《毕业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共同主题:【抗日救亡】
4.电影:
(1)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2)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3)近代著名电影明星:赵丹、周旋。
(4)经典电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易错点拨】
1.易错字:戊戌变法
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
3.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课后巩固】
一、基础过关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创办?
百日维新期间,创办?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
新闻出版业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 。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还有《 》《 》《 》等。
刊物有《 》《 》《 》等。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 。
指出近代以来与新式教育发展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鲁迅 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代表作有《 》《阿Q正传》等。
茅盾 代表作有《 》《林家铺子》等。
郭沫若 《 》
曹禺 《 》
巴金 《 》
老舍 《 》
赵树理 《 》、《李有才板话》
丁玲 《 》
周立波 《 》
美术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代表作有《 》。
徐悲鸿 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代表作有《 》《田横五百士》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音乐 聂耳 创作了《 》《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反映的主题是 。
冼星海 创作的《 》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电影 赵丹周璇 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 》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 ,批判 ,讴歌光明,反抗 ,鞭挞黑恶势力等。
二、问题思考
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最早什么时候出现?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哪一所?什么时期创办的?科举制什么时候废除的
3.外国人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是什么?在哪儿创办的?民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报纸?有哪些影响较大的刊物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哪一个?还有哪些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解放区创办的出版机构是什么?
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学优秀作品及作者分别是?
6.20世纪中期,解放区有哪些优秀作品?其作者分别是谁?
【历史小课堂】
为什么清华是“紫色”的?
“清华紫”最近在网上火了起来,走进清华校园,紫色的标志随处可见,校车、指示牌、餐盘等一律都是醒目的紫色。再加上最近校花盛开,整个校园更是徜徉在紫色的海洋中。
紫色怎么就成了清华的代表色了呢?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
首先是校徽校花说。
清华大学的校徽为白底紫色图案,紫色对应着清华大学的校花——紫荆花的颜色。
清华与紫荆花何时结缘不得而知,但根据清华史料可知,1916年,闻一多就读的中等科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文译名为《紫荆魂》),歌颂紫荆花的精神,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晋代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强调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重要性。同时紫荆花的叶片与枝干连接紧密,不管风雨再大,也不会掉落,表现出倔强的性格,这也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呼应。
此外,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清华大学的校庆日,这个时节正是紫荆花盛开的日子。就这样紫荆花与校庆庆祝活动共同印刻在了清华人的记忆中,以紫为校园代表色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这与清华大学的诞生及创校理念密不可分。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协议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兴学育才,决定在“京郊清旷地方”建立游美肄业馆。
清华在建校之初秉承的建校理念就是“中西合璧”。红色,代表中国,象征中华文化;蓝色,代表海洋,象征海的那一边的西方文明,而将红色与蓝色调在一起就是紫色。因此,紫色对于清华而言,代表着中西会通的源流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