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中图版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中图版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28 13:56:56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课时感知黄土高原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
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一般步骤: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2、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3、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1.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二、水土流失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3.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垦历史较久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三、感知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40N35N110E105E位置特征: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东—太行山 西—乌鞘岭
南—秦岭 北—长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
2.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
3.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年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地形区
2.地势:地势高低、起伏变化
3.地表形态:
4.地貌类型: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千沟万壑黄土地貌黄土高原水文特征:
1.补给:
2.径流量:总量、汛期等
3.含沙量:
4.结冰期:
5.水能:含沙量高有结冰期水量较小,汛期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以降水为主要补给落差大,水能较丰富黄土特性直立性强,但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土壤质地—疏松、直立性强。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在夏季,强度大,多暴雨读图感受
气候特点自然灾害多发山


塌植被稀少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9.6%)
(1)黄土的特性 易侵蚀性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
(4)植被稀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粉沙土质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
轮荒开矿毁植被,人为破坏是主因。2、人为原因(90.4%):
(1)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2)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3)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
过 度 放 牧过 度 垦 殖过度樵采植 被 破 坏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 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过度放牧乱伐树林开矿无计划地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的特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貌形态植被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侵蚀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多雨地区:土壤酸化干旱地区:蒸发加剧,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作物减产淤积 水土流失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五、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山区的危害——侵蚀和淤积
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巩固自测:
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 )
A黄土高原——自然因素 B黄土高原——人为因素
C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因素
D南方低山丘陵——人为因素
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BD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1)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2)水土流失严重(3)人地矛盾尖锐(4)环境遭破坏后恢复困难( )
A (1)(2) B (2)(3) C (2)(4) D (1)(4)
4、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
C植树造林 D人口增长
5、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1)地质地震灾害(2)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3)台风(4)水土流失、土壤侵蚀(5)酸雨( )
A(1)(2)(3)(4) B(1)(2)(4)(5)
C(1)(2)(4) D(1)(4)(5)DCCA6、黄土高原( )
A人地关系缓和 B农业历史悠久
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宜农荒地较多
7、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煤炭 B铁矿 C有色金属 D稀有金属
8、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B 此观点正确。理由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植被恢复必须协调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太多,则耕地需求量大,滥垦、滥伐、过樵、过牧在所难免,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恶化,经济也难以发展。A①盲目开垦草原 ②人均耕地减少 ③地力减退
④围湖造田 ⑤肥料短缺 ⑥灾害加重
⑦生产条件恶化 ⑧毁林开荒③⑤⑧④①⑥⑦②谢谢课件26张PPT。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二课时未经治理的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治理议一议:面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归纳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借鉴水土流失分析的思路,提炼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规律。学习目标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回顾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的实际,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因此,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拦蓄泥沙,防止泥
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 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淤地坝坝地玉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阅读教材,观察右图,思考并讨论:
什么叫小流域?
在小流域的各个部分应分别采用什么治理措施?
综合治理后有何效果?
对水土流失为何要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四、小流域的综合治理1、小流域的含义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措施:“三结合”——工程、生物、农技三大措施,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措施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技是关键。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实例: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
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②护坡:
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丰硕的成果丰硕的成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小结1.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C[课堂检测]2.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
还林(草)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读下图,回答第4题。B3.“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
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图示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治理水土流失 B.治理盐碱地 C.治理沙尘暴 D.治理水污染
5.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AAA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3~5题。知识迁移:如何治理我国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旧貌换新颜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