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第6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第6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3:49: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内容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沈重创作的一篇通讯。这篇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全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②语言运用: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一边读一边从文字中想象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画面,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④审美创造:认真阅读英雄故事,感悟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难点: 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情境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邱少云、江竹筠、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长征》的诗歌,讲一讲狼牙山上的故事。让红色记忆铭心处,使英雄事迹薪火永传。 活动流程:为了迎接国庆节的来临,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为主题,设置了 “红色耀中华,红心永传承”策划国庆节活动的大任务,在策划国庆节多彩的活动中,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通过单元统整学习,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任务三: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英雄气概(活动一:民族气节我感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质疑课题,导入内容。
1.齐读课文题目。 2.质疑课题:教师提问: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4.根据史料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理解“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意思。 拓展资料:出示课件,了解晋察冀地理位置。抗日时期,晋察冀儿童团,曾出过许多大家认识的人,如雨来、王二小等人。 晋察冀,即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由于处于敌占领区心脏地带,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野蛮入侵中国、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成千上万民族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根据地军民的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艰苦斗争时期。8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6万多人联合伪军1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企图短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通过历史资料,了解“晋察冀”根据他,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开课简介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紧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抓住题目的“题眼”,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第二节: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出示五壮士人物图片) 2.借助示意图,梳理内容。 (1)自主阅读,明确任务: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内容列一个小标题。 (2)分享信息: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灭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壮士弹尽援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梳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①思考:在文段中哪个句子写了“接受任务”这件事?指名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 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②交流学法:你们学会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方法了吗? 课件出示: 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 (4)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3.借助情节图,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 4.结合语句,体会情感: (1)课文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圈画关键信息,简单批注。 (2)链接课后第2题: 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结合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第一个句子中,“斩钉截铁”,体会到马宝玉说话时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走”,感受到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热血沸腾”,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第二个句子中,“抢前一步”“夺过”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猛地举起”“砸”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3)深入文本,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5.答疑解惑,体会英雄气概。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自己日常积累,理解意思是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在课文中敢于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第1~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 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内容列一个小标题 全班分享自己的小标题,根据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内容。 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加以适当的点评,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理解“壮士”的含义。 壮行: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 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依据课后习题提示,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
第三节:指导字词。
1.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 日寇 悬崖 攀登 山涧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不屈 雹子 屹立 喜悦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1)指名认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2)全班齐读。 2.书写指导。 (1)引导观察: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指导易错字书写: 课件出示: 寇【kòu】,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的上面是“宀”,表示房屋;里面的左边是面朝左站着的一个人,右边的“攴”就是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打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如“匪寇”、“盗寇”等。可见“寇”字是个会意字。在写“攴”这个部件时,不要把它写成“支”,也不要把它写成“餐”的左上部分,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下面是“又”。 贯: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 读一读生字词,趣味识“寇”字,按照老师的笔画书写生字。(共34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六年级

www.21cnjy.com
第6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走进历史

梳理内容

体会情感

生字指导

X
XXXX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一边读一边从文字中想象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画面,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认真阅读英雄故事,感悟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走进历史
“察哈尔”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家口。
晋察冀,即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回顾历史
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根据地军民的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艰苦斗争时期。8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6万多人联合伪军1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企图短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梳理内容
想一想: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内容列一个小标题。
自主阅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灭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壮士弹尽援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浏览课文,说说第1自然段哪个句子写了“接受任务”这件事?
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你学会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方法了吗?
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
总结方法
接受任务 ( ) ( )
( ) 英勇跳崖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请你借助情节图,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运用以上方法自主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整体感知

感悟情感
课文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圈画关键信息,简单批注。
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
交流讨论相关语句,说说你读完
这些句子的体会。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结合这些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斩钉截铁
体会到马宝玉说话时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

感受到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
热血沸腾
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结合这些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抢前一步
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
夺过
猛地举起
感受到班长马宝玉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请你找一找类似的词句,和大家谈谈你的体会。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敢于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第1-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认识生字词
日寇 悬崖 攀登 山涧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不屈 雹子 屹立 喜悦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读一读,注意字音。
jiàn
kòu

báo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指导字词
kòu




匪寇 日寇
冠冕 张冠李戴
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
ɡuàn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