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主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单元编排的篇章页,知道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目标地学习。 2.引导孩子开展“我是预习能娃”学习任务,通过自主认识10个生字,归类书写“球、汉、艳、扮、孔、粗”6个生字,图文认识和理解“绒球花、坪坝”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了解不同的民族。
【评价任务】 1.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2.能按照预习要求有步骤地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检测单。能准确认读10个生字,读准和理解“绒球花、坪坝”等词语。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自己了解的不同的民族。
【学习内容】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是作家吴然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青树下一所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文章层次清晰,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表达了自豪和赞美之情。文中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是本组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鉴于这是开学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内容也较为丰富,所以安排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重点是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再有意识地强调音难字,归类指导书写,借助图片理解不同类的词语,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后面课时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的每学一步学习都有法可循,有目标可求,循序渐进、脚踏实地。
【学情分析】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时教学,本学期孩子们将由小学低段上升为中段。首先对语文书的认知新增了单元篇章页。另外通过两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孩子们在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的能力。对于单篇文章的学习,知道要从预习开始。但预学的意识不够,方法不活,需要在第一课时,老师创设学习任务,激励指引孩子去完成。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细读导语、明确要素(指向目标1)欣赏照片,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校园生活之美、学习之乐。 快速浏览第一单元的内容,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交流教学内容。 听老师讲三年级教材的显著变化,体会篇章页的好处。 1.(配上同学们分享的暑期照片,创设情境引入)同学们,两个月的暑假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有期盼,因为我们又迎来新的学期,迎接新的开始。太久不见老师,再见时有一种新鲜感;好久不见同学,再见时有一种新鲜感;很久不见学校,再回来时也有一种新鲜感。相信我们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也一定充满着新鲜感。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字世界,走进语文课本。 2.请同学们打开书香流淌的语文书,请快速翻看第一单元,你读到了哪些内容?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3.请同学来读一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生分享。教师小结:这一页是和以前语文书不同之处,每个单元前都有一页篇章页。给大家清晰罗列出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学习的目标。能认真投入学习情境之中 能找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区分语文较之前的改变活动意图说明:首先建立大单元的概念,清楚知道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环节二:预习导学、培养学法(指向目标2)齐读课题。 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问题): 这所小学是长在大青树下的吗? 这所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这所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生回答作者是“吴然”。照着老师出示的PPT资料介绍吴然。 4.争做“预学能娃”,谈谈预学的方法。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课文,圈出生字和生词,读准生字、生词。单元目标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达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走入一所不一样的小学,一起读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把孩子们的问题融合成一个关键问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记下这个问题,相信大家认真读了课文会有答案。 3.现在,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谁能介绍他。请生简单介绍作者。 4.吴然作家告诉我们,要想把文章读好,需要学会预学。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是如何预学的吗?请生说预习方法。教师出示。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能简单介绍作家 三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生字。 完成预习检测单。 自评、集体评 5按照预习五步曲开展自主预习活动。 6.按时完成自学检测单。 7.我是小老师:对照语文书自评修改。8.同桌互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9.全班集体提醒容易出错的字音或是容易写错的字。5.给足时间让孩子们按步骤开始预学。教师多巡视和指导。 6.计时5分钟的基础自学检测。 7.首先请同学翻开语文,先进行自查。 8.请自评完的同学进行同桌互评。 9.集体进行“我想说”活动。请孩子们针对刚才的检测,说一说自己认为最我容易出错的地方。(聚焦重难点字音) 清晰预习五步曲,学以致用。 能自评、互评、集体评,参与积极性高活动意图说明:三年级要更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基础,因此,从第一课开始,就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做。给孩子铺好路,他们才能向前走。环节三:任务闯关、扎实字词(指向目标2)1.孩子们积极回答参加跳战。 2.学生参与到任务闯关中。 认读词语,借助图片理解事物性的词语,理解“坝”的意思,并能拓词。 认读各民族,借助图片观察各民族的不同点。再由同学分享其他民族。听歌曲,感受民族特色。 读优美的短语,再由字的组合意思来理解“艳”字。在书中勾画短语,进行积累。 观察发现“艳”和“孔”在书写时,并不是左窄右宽的规则,而是左右等宽。在书中在描写一次。 3.感受到闯关后的开心。 1.孩子们都像一位位小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难读的字音,看来预习课文很认真。检测题没有难住大家,老师要把考验难度升级,谁敢来挑战。 2.教师设计学习任务,以闯关的方式激发孩子积极投入学习。 (1)第一关:图文结合 出示“绒球花 凤尾竹 坪坝”三个词语,抽生读。读准词语,闯关成功,请你们欣赏图画。再出示“绒球花 凤尾竹 坪坝” 的图片,借助图片直观理解这些事物。然后由“坝”拓展认识:水坝、堤坝、大坝。 (2)第二关:民族集锦 教师出示刚才自测的最后一题,请同学在读词语:“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请仔细观察图片,你能说说这几个民族的特点吗?生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怪不得有这样一首歌唱到 ——播放一小段歌曲《五十六个民族》 (3)第三关:积累短语 飘扬的国旗 古老的铜钟 洁白的粉墙 粗壮的枝干 鲜艳的服装 绚丽多彩的学校 生读词,师:古时候认为“鱼、羊”在一起就味道就很“鲜“,那猜一猜“丰、色”合在一起的“艳”是什么意思呢?“鲜艳”的意思是?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就是?这样优美的短语赶快在课文中勾画积累。 第四关:写字能手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测单中写到的生字,特别引导学生发现“艳”和“孔”在书写时并不是左窄右宽的规则,而是左右等宽。 3.教师小结:恭喜孩子们通过四关,真是学习能能娃。能积极参与闯关活动。 能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会读词语,能借助图片观察不同民族的特点。 读好短语,能借用组字特点猜字义。 勾画积累段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聚焦词语教学,在词语教学中再次正因,然后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意思。三年级理解词语意思是重要的语文要素,在每节课都要渗透。并且对词语有一定的理解,也为本单元落实关注新鲜感的词句提供铺垫作用。环节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向目标2)生争做朗读高手。 个别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生交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地点和时间来表达。 上学路上和学校里的场景 上课时和下课后场景闯关难不住你们,接下来,任务再升级,要朗读课文啦!谁是朗读高手? 逐段抽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上学路上和学校里的场景是怎样的?上课和下课又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试着简短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抓取信息。活动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孩子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也培养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我是单元导读小明星。
同学们,从本期开始,我们的语文书升级了,多了每个单元的篇章页。读了第一单元,我知道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语文阅读要素是在阅读时,要关注__________________的词语和句子,语文习作要素是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是认字小达人。(给下列划线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坪坝 ( ) 鲜艳( ) 飘扬( )
摔跤( ) 凤尾竹( ) 洁白( )
三、我是写字小能手。
星期天,学校组织一次hàn fú( )展示活动。 kǒng lǎo shī( )让参加活动的同学精心dǎ ban( ) 一番,有的同学扎着cū xì( )不一的辫子,有的还带着xiān yàn( )的huā qiú( ),让活动变得有声有色。
四、我是民族研究小行家。(连一连)
景颇族 傣族 德昂族 阿昌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主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运用“字理识字法”认识“雀、汉”,归类指导书写“绒、静、停”“晨、装、雀”6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用反复的句式表达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评价任务】 1.会认“雀、汉”,会写“绒、静、停”“晨、装、雀”6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能找到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与同学积极交流。 3.能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反复的句式表达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学习内容】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作家吴然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青树下一所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文章层次清晰,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是本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中。课后练习题提出了“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以及“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等学习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课文丰富的表达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与低年级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加上三年级又是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学好第一组课文、第一篇课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感知,理清顺序(指向目标1、2) 1.学生根据生字的演变,猜测是田字格中的哪个汉字。 体会“字理识字法”的意义和乐趣。观察“雀”字的书写。 3.快速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1.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文字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寻根溯源”。教师结合图片,运用字理识字法带领学生认识“汉”和“雀”字。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探讨一个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就是“字理识字法”,运用这种方法会帮助我们认识很多生字。有些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认,更要会写,才能把汉字传承下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雀”的书写,注意笔画顺序。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感受这里的风采的同时,一定会解决大家开课时的疑问。 4.快速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整体内容,尝试根据课文整体内容填空。 5.反馈填空。 能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猜测。 能初步运用“字理识字法”,感知汉字的演变。 能借助填空的方式回顾课文整体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感知汉字的有趣,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继续落实识字写字目标。借助填空式支架,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朗读指导做好铺垫。环节二:圈画新鲜词句,情感朗读训练(指向目标2)1.学生读句子。 2.观察长句子结构,从中找规律。 3.朗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反复句,全班交流。 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5.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①我发现这里的学生来自各个民族,我们学校的学生差不多都是汉族,但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小朋友来自西北城市宁夏,那里有广袤的沙漠和味道鲜美的烤羊肉;有的小朋友来自鱼米之乡江苏,那里气候宜人,鱼肥稻香;大部分小朋友来自“天府之国”成都,那里有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 6.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1.过渡:这篇课文,不光有新鲜的生字,还有新鲜的词句,读一读这个长长的句子。 2.这个句子很长,里面藏着两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带头人,就像我们放学举着班牌的人。你找到了吗? 3.像这样一个句子里面藏着至少两条整齐队伍的句式叫做“反复句”,这样的句式真新鲜呀,请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其他的反复句,用笔勾出来。 4.这个句子还新鲜在哪里呢?打招呼说明什么?问好说明什么?敬礼又说明什么呢?教师总结:不同的词语背后表达了不同的意思,蕴藏着不同的画面,引发读者不同的感受。 5.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6.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总结:是呀,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的小学相比环境不一样,同学也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真特别。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长句子。 能发现反复句“从…从…从…,有…有…有…。” 能找到反复句“向…向…向…”。 能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初步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之处。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教、扶、放的形式,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新鲜,提取有效的信息。初步感受反复句的特点,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方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拉近学生与这所边疆小学的距离。环节三:读写结合,仿写积累(指向目标3)1.学生尝试介绍自己的学校。 预设一:高大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收获满满的青菜园······· 预设二:统一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乘坐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预设三:踢足球、打篮球、在图书馆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反复的句式表达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1.如果你们要向大青树下的同学介绍我们小学的不一样,你们会介绍吗?根据课后提示,发散思维。 提示一:学校的环境中有哪些大青树下的小学没有的? 提示二:学校的同学们有哪些大青树下的小学没有的特点? 提示三:学校的同学们会进行哪些不一样的活动?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有什么不同? 2.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读写结合单上。 能根据提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能积极地在全班面前表达。 能够写清楚至少一个学校的场景。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校园的特别之处,关注自己所在学校的特别之处,培养学生联系文章和生活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我是认字小达人。(给下列划线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坪坝 ( ) 鲜艳( ) 摔跤( ) 孔雀舞( ) 凤尾竹( ) 汉族( )
二、我是写字小能手。(猜一猜、描一描、写一写)
三、我是句子观察家。(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有新鲜感的句子。)
四、我是学校发言人。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主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能借助课后提示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评价任务】 1.能找出2-4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内容】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作家吴然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青树下一所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文章层次清晰,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是本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中。本课时旨在了解我国各民族 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 活,体会贯穿全 的 豪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设计好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聆听铃声,激趣导入(指向目标1) 1.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感受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2.模仿铜铃声,全班齐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铃响了。” 3.带着情境,全班齐读课题。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你听到了什么?这铃声可能来自哪里? 2.出示“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铃响了。”跟着上课的铜铃声一起继续走进这所小学,顺势齐读课题。 3.回顾: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生上学路上的情景,还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们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能主动交流 能较好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意图说明:直观的声音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环节二:读想结合,分享新鲜(指向目标2) 1.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同桌交流,描述画面。 2.全班交流。 3.了解新鲜语句包括表达方式新鲜和事物或景象新鲜。 4.学 交流侧面描写的句子。 5.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上课时的安静和读书的认真。 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 家在 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说出自己想象的画面。 7.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上课的安静和下课的热闹。活动一:朗读课文2-3自然段,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上课和下课的情景。 1.找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2.想一想:在朗读时,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 活动二:进一步理解有新鲜感的句子。 1.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 学 ,在同 间教室 学习。 家 起朗读课 ,那声 真好听! 追问:追问从哪些地 可以看出声 真好听 2.出示:这时候,窗外 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 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只猴 。这些 林 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 。 追问:这段话写的是同学们朗读课文,但实际写的是树枝、鸟儿、蝴蝶、猴子。 思考:为什么写同学们朗读课文,却写这些呢? 3.全班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 ,引导学 读出好听的声 ,读出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朗读,引领学 感悟大青树下的 学 学 上课的认真。 4.出示: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追问: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下课时的情景,你想用什么词语呢?通过朗读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5.小结:这所学校学 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 不同、穿戴不同,却在 起上课、 起读书、 起跳舞、 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 家 。 能主动与同桌交流。 能主动分享有新鲜感的句子,并且说明原因。 能理解为什么说读书的声音好听。 能初步感知侧面描写的特点。 能读出好听的声 ,读出环境的安静。 能通过朗读体会上课的安静和下课的热闹。活动意图说明:细读文本可以解决疑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是一种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环节三:盘点收获,总结全文(指向目标3) 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感。 小组合作,寻找“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预设:景色特别、学生特别、学习特别、活动特别 3.回顾课文,制作思维导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配乐朗读全文。 5.阅读推荐书目。1.出示: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由景入情:古老的铜钟,教室外墙壁上凤尾竹的倒影,这是只属于学校和学生的风景。 思考:作者喜欢这所小学吗?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他对这所学校的情感? 2.齐读: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小学。抓住关键词“可爱”。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朗读文章,结合有新鲜感的词句,谈一谈“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4.小结: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5.推荐阅读:作者吴然的儿童散文多反映边疆的风土人情、人文特点、自然风光,而且常常以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充满了童心童趣。课下大家可以读读《小鸟和守林老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能通过字里行间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到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全文简单绘制思维导读。 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能对推荐书目感兴趣。活动意图说明: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读想结合(朗读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二.重点品析(第三自然段)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2.这段文字是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 )、( )的学校。
三.想想说说:学完课文,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1)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2)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四.学有所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绘制一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