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9: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主题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主动积累运用。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3.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词语的重音。 4.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评价任务】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主动积累运用。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3.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词语的重音。 4.能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两句例句第一句是课内的,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句是课外的,选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指导学生交流时,一要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二要适时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有新鲜感语句的好习惯。 “词句段运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供8个成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成语的特点都是带有身体器官,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结构特点,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第二题选取的三句话,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3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第一句需要通过正确的停顿深入体会句意;第二句是读对重音“一点儿”来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读对语气,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认知和看法。第三题编排了五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体现出活动特点,或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见》,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所见》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知大意即可,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尾声教学,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了一定的理解,另外通过两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孩子们在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的能力,但由于是从低段过渡到中段,再加之新增了单元篇章页,所以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还需要老师创设学习任务,激励指引孩子去完成。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聚焦新鲜感,丰富积累(指向目标1)学生读有新鲜感的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交流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选自《花的学校》 那时候上课,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选自《不懂就要问》 这句话新鲜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静。 “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语。 3.小组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各自说说新鲜在哪里并讨论评选小组中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组内说一说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为什么“新鲜”,最后收集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4.准备一份“新鲜感”句子“采购单”,课外采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接着小组合作对“采购单”上的“新鲜感”句子进行分类上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类,如:用了有“新鲜感”词语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新鲜感”的句子等。然后带上自己的“购物清单”,去采集“新鲜感”的句子并和同伴交流“新鲜”在哪里。最后组内成员整理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1.活动一:找找“新鲜感”的语句。 (1)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新鲜感的词句。 (2)展示课前收集的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 2.活动二:交流“新鲜感”的语句。 (1)出示第一句,学生说新鲜感体现在哪里。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教师提示: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不仅读课文时专心致志和全神贯注,而且声音还十分好听,读得让人入迷。 (2)出示第二句,说新鲜感。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教师提示: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令人向往。 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找到的很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3.活动三:选选“新鲜感”的语句。 4.活动四:开办“新鲜感”句子超市。 回顾本单元所学,能再次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能说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新鲜在哪里。 举一反三,能根据所学体会“新鲜感”的句子。 拓展所学,能够选择、查找有新鲜感的句子。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本单元所学,交流、自行查找、拓展有新鲜感的句子。环节二:尝试运用,创造表达(指向目标2、3)1.(1)学生自读8个词语、指名读、齐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提示:这些成语都是带有身体器官,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自主积累成语:唇亡齿寒、胸有成竹、焦头烂额、头重脚轻…… 2.(1)学生自由朗读这3句话,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学生正确停顿:“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第二句“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同桌练读,相互纠正。 (4)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3.(1)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接触过哪些兴趣小组或者兴趣班。 (2)组长带头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写在下发的“招募板”上,组织开展活动 1.活动一:火眼金睛。 (1)教师出示8个成语,指导正确认读。再读成语,说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提示学生圈出每个成语中代表人身体部位的字。 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自主积累成语。 2.活动二:看谁读得好。 (1)出示句子3句话,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指导学生读对重音“一点儿”,突出“不懂”。第三句是人物说的话,要关注提示语“笑了笑”,朗读时要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肯定,为了“学问”挨打也值得的决心。 (3)同桌练读,相互纠正。 (4)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3.活动三:招兵买马。 (1)教师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怎么猜出来的。教师提示:关注小泡泡的提示。 (2)请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写在下发的“招募板”上。把自己设计的兴趣小组“招募板”贴在讲台上,“吆喝”招募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能根据词语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能拓展、自主积累词语。 能正确停顿朗读 练读后能自评、互评、集体评。 能根据小组兴趣特点取名字,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活动意图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所学,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夯实基础。环节三:入境悟情,熟读成诵(指向目标4)1.通过借助注音自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等方式,将《所见》读正确、读通顺。 2.(1)提示:从古诗里能看到有牧童、黄牛、树林和鸣蝉。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蝉在树林里鸣叫,牧童想去捕捉蝉。 (2)夏天的树林里,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听到树上的蝉叫,忽然停止歌声想去捕捉蝉。 (3)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 4.(1):和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背。 (2):看着投影仪中的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3):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播放笛声和蝉鸣声,配乐入境背诵。 (4):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袁枚。“牧童”做动作,“袁枚”背诵古诗。 1.活动一:古诗我会读。 学生读古诗,教师提示:把前鼻音“振”和“蝉”读正确,“忽然”不能都成“突然”。 2.活动二:古诗我会说。 (1)自己读一读古诗,你从古诗里看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干什么? (2)看插图,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画了什么,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 提示:引导学生大致能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可以了。如: (3)借助插图,根据古诗的字面说说古诗大致描写的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3.活动三:古诗我能读。 (1)圈出古诗中的动词,动词读得重一点,读一读整首古诗。 (2)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一读古诗,思考哪里需要停顿,试着做一做标记。再读一读给同学听。 提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可以加上动作。 4.活动四:古诗我会背。 (1)出示古诗(去掉动词): 牧童( )黄牛, 歌声( )林樾。 意欲( )鸣蝉, 忽然( )。 (2)出示动词补充古诗: ( )骑( ), ( )振( )。 ( )捕( ), ( )闭口立。 (3)多形式背诵古诗。能积极参与闯关活动。 能借助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翻译古诗。 能背诵古诗。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聚焦古诗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再次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注释理解诗意,也为学习古诗起到铺垫作用。环节四:链接课外,拓展阅读1.学生阅读诗歌,再次感受有新鲜感的句子,链接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感知。 职业 泰戈尔 清晨的钟敲了十下,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我每天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 他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没有哪条街道非去不可,也没有什么时间非要回家。 我希望我是一个小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 下午四点,我放学回家。 我从一家门口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土。 他用他的锄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尘土,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被雨淋湿了,没有人会骂他。 我希望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土,没有人来阻止我。 天一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睡觉。 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更夫摇着他的灯笼,他的影子随之一起移动,他一生从没有上床歇息过。 我希望我是一个更夫,整晚在街上行走,提了灯笼去追逐影子。自行朗读诗歌,感受有新鲜感的句子。 活动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通过拓展阅读,感知有新鲜感的句子,链接课外,拓宽阅读量。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语文园地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我是积累小能手。
同学们,本单元你积累了多少有“新鲜感”的句子呢?来写一写吧
二、我是个性小达人。
你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为自己的小组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 )( )( )
三、我是拓展小行家。
说一说“摇头晃脑、面红耳赤” 等成语的特点,再试着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特点:
( )( )( )
四、背诵《所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主题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梳理与探究 (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探寻学校古今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探究所得。 3.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学校古今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评价任务】 1.能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探寻学校古今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 2.学生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探究所得。 3.通过实践活动,能了解学校古今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 本单元围绕着“新鲜的校园生活”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学习,创设“我眼里的不同学校”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培养、提高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实践活动,所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在网络上,学生可以自己去相关学校走访学习,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最后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指向目标1)1.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播放学校的视频,提问:这是哪里?你们喜欢这里吗?
2.了解活动意义,提高爱校意识。 3.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校学生对学校了解情况。导语: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给予学生知识和力量的精神家园,我们一起在这里共同成长。作为学校的一员,每一个同学都应该爱我们的学校,而爱校必须从了解我们的学校的开始,关于学校的我们同学似乎了解甚少,所以我们开展《探索学校发展的足迹》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对学校的采访、调查、资料的搜集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学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指导、帮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学校学生,掌握学生了解学校古今情况,对活动进一步提供帮助。 了解学校的全部组成部分。 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校古今情况。环节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指向目标2)1.学生自由发言: (1)我们学校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2)学校有多少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有多少位老师? (3)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 (4)今后学校发展方向是什么?今后还有什么宏伟的规划? …… 2.学生自由读活动指导。 3.学生自由分组。 4.“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月 日 活动地点: 学校 活动内容: (1)到学校采访老师校长学校名字的由来 (2)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名字的含义 (3)以绘画、手抄报、连环画等不同的形式呈现实践成果 (4)成果展示:把绘制的小报贴在教室里。 (5)分工: 组长: 搜集资料: 抄写: 绘制: 日期: 月 日美丽的校园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思索、探究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给出 出示学习的指导:(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本小组活动内容(3)教师协助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学校名字的由来;第二组学校文化的组成;第三组学校的发展史;第四组学校的人员分工等。 探索学校发展的足迹调查的问题记录信息来源名字的由来学校文化的组成学校的发展史学校的人员分工
4.教师指导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展览等。 了解活动过程。 根据个人兴趣,学生自由分组。 小组之间制动活动计划。 活动意图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相同的情况下成立小组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环节三:交流分享,探索古今(指向目标2)1.我们学校是一所由区委区政府举办创办的公办学校,建校刚刚3年。在校长的影响下,学校在实验小学影响的基础上取名为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具体还要采访一下校长,让我们对学校的了解更深一步…… 2.教务处是组织管理学校教学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构,具体领导各科教学研究组和学年组、班主任工作等教务行政工作;总务处负责经费的安排使用、物资的供应保管等…… 3.学校秉承改革创新,勇争一流的办学定位,全力打造一所充分彰显双流区实验小学“幸福教育”品牌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双语特色学校。在基于实验小学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突显“以英语为主体、以双语为特色”的教育品牌。基于学校的发展,学校以“未来教育”为理念,办一所天亮了孩子想来的地方,天黑了,孩子们不想走的学校…… 4.结合图片、老师、家长的分享,学生制作学校发展变化记录册。 1.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小组与大家分享调查的内容。 (1)探寻校史学校名字的由来: 学校名字因为什么得名?你是如何让调查的?…… (2)探察学校的人员部门分工:学校的人员都有哪些呢?你知道他们都是做什么的吗? 部门人员职能行政人员办公室人员后勤人员……
(3)探究学校文化的组成:对于学校的文化,你了解多少?这些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 (4)探析学校的发展史: 结合图片说一说不同年代学校的变化,采访家长或者老师,请他们回忆学校以前的模样,在和我们的学校进行对比,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5)制作活动手册 学生能够依据活动计划展开调查。 通过调查,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 交流后,学生会制作手册,锻炼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部门组成等等,了解到自己学校以以往学校的不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环节四:拓展提高,互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未来学校的样子。1.通过活动,想必大家对学校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也有很多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吧!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2.拓展提高: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你心目中未来学校的样子…… 3.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寻学校发展的足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史、部门组成等等,通过采访老师、家长了解到自己学校以以往学校的不同,激发了我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所以老师希望大家珍惜学校生活,热爱学校…… 根据活动,交流自己的感受。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未来学校的样子。 活动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未来学校的样子,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学校生活。
【板书设计】 探索学校发展的足迹 探寻校史学校名字的由来 探察学校的人员部门分工 探究学校文化的组成 探析学校的发展史
作业设计
一、学校知多少。
1.学校建校多少年?( )
2.学校都有哪些部门?( )
3.你眼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
二、“绘”眼识未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自己眼中未来学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