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与民居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民居与民间美术,使学生在欣赏民居的同时对当地民间美术有所了解。
2、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民居和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保护民居和民间美术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中国民居和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及艺术特点。
1、安徽黟县民居和雕刻艺术。
2、陕西窑洞和剪纸、皮影。
3、北京四合院和年画。
教学难点
民居与民间美术丰厚的文化内涵。
教具准备:
剪纸、皮影、年画、剪刀、彩纸、胶棒、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今天我就为同学们做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去祖国各地欣赏各地的民居体会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
设计意图:用导游的形式导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带学生去玩、去看、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探究
【新知探究】
一、第一站:安徽黟县
1、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欣赏一下如画的江南民居!播放安徽黟县民居的视频。
(1)屋顶像什么?院落和我们北方的有什么不同?黟县民居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黟县民居特点
(3)教师总结:色调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青山绿水相融合,注重了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马头墙又名防火墙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而建,最多可以是五层被称为五岳朝天;天井式住宅——由楼房围城的较小的院落,因地制宜而建,当地气候湿润少雨建造楼房便于通风,屋檐向内倾斜,下雨时水流到院内被称为“四水归堂”(师问:“四水归堂”是什么意思 生:肥水不流外人田,聚宝盆。)
(4)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仙李白游历到此也写下了优美的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生诵读,体味江南民居与人文之美。)
2、黟县民间美术: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
(1)师问:雕刻的题材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雕刻手法?
(2)学生欣赏图片,讨论回答。
(3)师总结:题材广泛:花、鸟、兽、鱼、虫、民间传说、戏文故事等。题材大多具有象征性、寓意性。雕刻手法:圆雕、浮雕、镂雕,精雕细琢。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黟县风光》,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结合散文、古诗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充满诗意的画里水乡,品味民居的色彩造型之美,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民居的特点。感受民间雕刻艺术以及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第二站:陕西安塞
1、考考大家:北方民居知多少?同学的回答中提到了窑洞,下面咱们就一同去陕西安塞,体味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展示陕北窑洞的图片(播放唢呐乐曲)生:描述窑洞外观、内部结构、建造特点及原因。师引导并总结:外观顶部拱形,底部平直。体现出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生:天圆地方)窑洞建造在黄土高原之上的原因?(当地黄土直立性强,气候干燥少雨,因地制宜)
2、陕北地区的民间美术
(1)创设情境,到屋内看看,一位老人在剪纸。剪纸:欣赏典型图片(蛇盘兔、抓髻娃娃及库淑兰的作品)——师总结(作用装饰,寓意吉祥)——师生互动剪纸(放乐曲《彩云追月》师现场演示,生动手制作)——学生展示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教师点评。
(2)夜幕降临,带领大家一同去欣赏黄土高原上的夜景。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皮影戏导入皮影:欣赏视频(三只老鼠)——引导学生总结皮影特点,出示皮影道具让学生动手感受体会。
(3)引导生列表比较剪纸和皮影,生回答,师补充
区别 剪纸 皮影
材料 纸张 驴皮、牛皮
结构 整体正、侧面 各部相连,活动多采用侧面
作用 装饰 表演道具
设计意图:播放陕北特色的唢呐乐曲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窑洞的特点;继续以导游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窑洞内部,进一步引出当地民间美术——剪纸,通过师生共同剪纸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师生间的距离变的亲切自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欣赏皮影戏视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知识,再通过边学边练——比较剪纸皮影,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第三站:北京
1、当地的民间美术——年画
师:创设情境,来到一户四合院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门神,门神中的人物是谁?谁知道有关门神的故事?
生:讲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经常做恶梦,梦见有小鬼向城门内抛砖头,整夜难以入睡,他将心事告诉爱将秦琼和尉迟恭,两名大将自愿夜里在城门外把守,这一夜相安无事。以后两名大将整夜都在门外把守,李世民于心不忍,找来画师画下两名大将形象贴于门上,由此世代相沿形成门神。)门神是什么节庆张贴的?(过年)所以门神属于年画的一种。
师:年画(三大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江苏的桃花坞年画、山东的杨家埠年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展示年画作品。
生: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民间美术的象征性,寓意性。讨论回答。
师:总结。年画的主要特点:形式多样,源于生活;象征性、寓意性;装饰性、实用性;民族性、区域性。
2、用课件将大门打开,看看四合院内部的情景。
(1)整体布局:四面围和(天圆地方)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围和而成(体现长幼有序),中轴线对称布局
(2)欣赏图片师问:四合院主要有哪些色调?生:以红、绿色调为主。师总结:冬季北方寒冷树木凋零,红、绿增添活跃气氛(因地制宜)红色喜庆,绿色祥和。园艺主要有:种树、养花、盆景、假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门神故事,引入年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学生思考总结民间美术和四合院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训练拓展】
1、学生抢答:从图片(八九十年代发行的民居邮票)中找出本节课欣赏的三处民居?师:同一片华夏土地上为什么会出现造型各异的民居?生:回答。
师总结(我国民居建筑的特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群体和谐,融于自然;鲜明的民族特色。
2、讨论:古民居逐渐被高楼代替,与自然协调的风景画似的民居消失了,面对这一问题你将如何保护古民居?生:思考并分组表述方案。师:点评并鼓励学生(中国的古民居有待于同学们去继承发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拓展环节又对本课作了进一步的升华,融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这一环节在师生交流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课堂总结】
我国的民居和民间美术丰富多彩,欣赏视频(各地民居与民间美术的图片)——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美了吗?生:感受到了(意犹未尽)师:我们应以生在这样伟大的民族而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保护和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吧!(爱国教育)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导游的方式带领同学去探寻中华艺术的魅力,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知识,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在师生交流互动中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课堂节奏的控制还存在欠缺,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详略得当,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