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羿射九日》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羿射九日》是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第八单元的神话故事系列。该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深重苦难,英雄羿挺身而出,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的故事。全文共七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羿的勇敢、无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同时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色彩,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较低,对于神话故事中的奇幻元素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关键词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羿的英雄形象。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并会写“射、值”等生字新词,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通过分段阅读、人物分析、情感体会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羿的英雄形象;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魅力,体会羿的勇敢、无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讨论“我心中的英雄”,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通过分段阅读、人物分析和情感体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羿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具体地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魅力,感受羿的勇敢、无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揭示课题 教师行为: 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图片,如孙悟空、哪吒等,每张图片停留几秒钟供学生观察。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是谁吗?他们来自哪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总结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神话故事的小专家!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的英雄,他来自一个非常古老而有趣的故事——《羿射九日》。”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羿射九日”,并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羿”,强调发音和字形特点。 学生行为: 观察图片,积极回忆并回答教师提问。 跟随教师朗读课题,注意“羿”字的发音和书写。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看这张图,谁能告诉我这是谁?”
学生:“这是孙悟空,他来自《西游记》!”
教师:“非常棒!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英雄叫‘羿’,谁来试试读读这个字?”
学生:“羿(yì)!” 二、读好长句,在语境中识记生字 (一)识记“射”“箭”“弓” 教师行为: 动作演示:“射”字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记,大家看老师做一个射箭的动作。(教师做出拉弓射箭的姿势)这个动作就是“射”,谁能来模仿一下? 结合语境:“箭”和“弓”是我们射箭时需要用到的工具。谁能说说箭和弓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句:“羿拉满神弓,搭上神箭,嗖的一声,射出了九支神箭。”指导学生结合语境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和语气。 学生行为: 模仿教师做射箭动作,理解“射”字的含义。 描述箭和弓的样子,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尝试朗读长句,注意停顿和语气。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告诉我,射箭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学生:“需要用到箭和弓!”
教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这个句子:‘羿拉满神弓,搭上神箭,嗖的一声,射出了九支神箭。’” (二)识记“熔”“滋”“腾” 教师行为: 语境呈现:出示句子“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和“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熔化”、“滋润”、“奔腾”三个词,并认读。 指导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读出情感变化。 学生行为: 从句子中找出并认读生字词。 尝试朗读句子,注意停顿和语气变化。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在这两句话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你们找到了吗?”
学生:“熔化、滋润、奔腾。”
教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试着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它们的变化。” 三、初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行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巡视指导: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教师行为: 归类识字: 将本课中的生字进行归类,如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通过归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例如,“值”和“植”可以通过比较形近字的方式记忆,强调它们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含义。 展示“值”和“植”的对比图片或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值”与“值日”、“值班”相关,表示某种责任或价格;而“植”与“植物”、“植树”相关,表示栽种或生长。 结合生活经验: 对于“艰”字,出示一张表现艰难情境的图片(如爬山、搬运重物等),让学生说说图片中哪里体现了艰难,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什么时候也感到过艰难,从而加深对“艰”字的理解和记忆。 编口诀或故事: 对于“炎”字,可以编一个口诀:“火上加火,炎热难当。”或者讲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大地变得异常炎热,人们苦不堪言,这就是‘炎’字的由来。” 联系实物或图片: 对于“庄”“稼”二字,可以展示一些庄稼的图片(如稻田、麦田、果园等),让学生认识并说出这些是什么庄稼,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庄稼”就是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归类识字活动,通过对比、观察等方法记住生字。 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艰”字的理解和感受。 跟随教师编口诀或听故事,加深对“炎”字的记忆。 观察图片,认识并说出庄稼的种类,理解“庄稼”的含义。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值’和‘植’这两个字看起来很像,但意思完全不同。谁能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生:“‘值’是值日、值班的意思,‘植’是种树、种花的意思。” 教师:“非常好!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展示艰难情境的图片),谁能说说图片中哪里体现了艰难?”
学生:“这个人背着很重的包在爬山,看起来很艰难。” 四、再读课文,把握故事顺序 (一)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创设情境:“现在有几位同学想合作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分工。请大家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帮他们出出主意。” 播放一段简短的音频或由教师模拟学生讨论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讲故事的分工和重要性。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并思考如何分工才能更好地讲述故事。 (二)理清故事顺序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讲好一个故事,我们需要按照什么顺序来讲呢?” 板书或PPT展示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经过(羿射九日)、结果(大地恢复生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行为: 讨论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要求学生将本课学习的生字每个抄写三遍,并尝试用每个生字组一个词。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并尝试将故事讲给家人听。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感受不同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 六、拓展提升 角色扮演:下节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选择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故事,可以是现代版的“羿射九日”,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主题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教师行为: 复习生字:通过PPT展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如“值”、“植”、“艰”、“炎”、“庄”、“稼”等,请学生快速认读,并尝试用生字组词或造句。 回顾故事:简要回顾《羿射九日》的故事梗概,提问学生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概括。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生字复习,大声认读并组词或造句。 回顾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吗?请看大屏幕,‘值’字,谁能用它组个词?”
学生:“值日、值班。”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教师行为: 分段朗读: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如勇敢、无私等,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说明。 学生行为: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思考并讨论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支持。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大家认真听这一段,思考羿为什么要射日?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学生:“羿为了拯救百姓,射下了九个太阳,这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无私。” (二)情感体会,朗读指导 教师行为: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如百姓的苦难、羿的决心等。 朗读指导:通过示范朗读、分段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情感下的朗读技巧。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教师的情感引导,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朗读课文,表达人物的情感。 三、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教师行为: 角色分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羿、百姓、太阳等)。 准备表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鼓励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和人物特点进行创作性表演。 表演展示:邀请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出评价。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准备表演。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真诚的评价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 教师行为: 激发想象: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羿生活在现代,他会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或者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会如何拯救世界?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小短文或故事,可以是现代版的“羿射九日”,也可以是其他主题的神话故事。 学生行为: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自己的英雄故事。 认真写作,注意语句通顺和情节合理。 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羿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所传达的勇敢、无私等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创意写作,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按时完成作业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师行为: 除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羿的英雄形象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同学们,通过《羿射九日》的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羿的勇敢和无私,还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勇敢面对的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学生行为: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的讲述自己如何克服学习上的难题,有的分享与朋友合作解决困难的经历,课堂气氛温馨而活跃。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老师,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中途感觉非常累,想要放弃。但是想到羿射九日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最后坚持跑到了终点。” 教师:“非常好!你的经历正是对羿精神的最好诠释。面对困难,我们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六、拓展提升 (一)文化链接,丰富视野 教师行为: 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羿射九日》相似的古代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文化意义。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想要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 (二)主题讨论,培养价值观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讨论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自己心中的英雄是谁?为什么? 学生行为: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的认为英雄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有的认为英雄是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还有的分享了自己心中的英雄故事,如父母、老师或书中的角色等。 (三)创意展示,展现自我 教师行为: 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创意写作中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朗读自己的小短文或故事,也可以是制作的手抄报、PPT等多媒体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分享成果的平台。 学生行为: 学生们兴奋地准备自己的展示内容,有的认真练习朗读,有的精心制作展示材料。在展示环节,他们自信满满地分享自己的作品,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和赞扬。 七、延伸作业 教师行为: 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创意写作的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阅读拓展: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故事,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家庭互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羿射九日》的故事和自己的创意写作作品,增进亲子交流。 预习新课: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要求,表示会按时完成作业,并期待下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