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23: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小毛虫》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小毛虫》这篇课文选自二年级语文教材,是一篇富有哲理且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小毛虫从弱小、缓慢到最终蜕变成为美丽蝴蝶的过程,不仅向学生们展示了自然界中昆虫生命循环的奇妙,更重要的是寓含了深刻的成长哲理。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对小毛虫成长经历的叙述,引导学生理解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学会坚持与自我超越。此外,课文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色彩鲜明、情节生动的故事充满好奇,容易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词汇运用、情感表达和逻辑思考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小毛虫》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小毛虫的成长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成长话题的兴趣和思考。此外,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作业布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寓意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成长的艰辛与美丽蜕变的过程。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故事的寓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对成长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即成长的艰辛与美好。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一张蝴蝶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蝴蝶非常美丽,但你们知道蝴蝶是怎么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蝴蝶成长的故事——《小毛虫》。” 学生行为: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表现出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蝴蝶!”
教师:“对,蝴蝶。但你们知道蝴蝶是怎么变成这么美丽的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是从毛毛虫变来的。”
教师:“非常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二、活动一:识字游戏做起来(约10分钟) 游戏一:听一听,猜一猜能读准轻声 教师行为: 播放含有轻声词语的音频,如“叶子”、“虫子”。 引导学生轻声跟读,并尝试猜测是哪个词语。 学生行为: 仔细听音频,轻声跟读。 积极猜测并回答。 游戏二:送词语宝宝回家 教师行为: 展示多音字“尽”组成的词语卡片,如“尽力”、“尽管”。 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并讨论在不同语境中“尽”的读音。 学生行为: 认真读词语,讨论多音字“尽”的读音。 将词语卡片放到正确的位置。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听这个声音,猜猜是哪个词语?”(播放“叶子”的音频)
学生:“叶子!”
教师:“非常好!再来一个,‘尽管’这个词中的‘尽’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jǐn!” 三、活动二:读文游戏做起来(约15分钟) 游戏一:我先读,你接读 教师行为: 先朗读课文的第一段,然后邀请学生接读下一段。 鼓励学生大声、流利地朗读。 学生行为: 认真听教师朗读,准备接读。 大声、流利地接读课文。 游戏二: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行为: 提出问题,如“小毛虫在做什么?”、“它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并回答。 学生行为: 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积极回答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毛虫在做什么呢?”
学生:“小毛虫在织茧。”
教师:“它为什么要织茧呢?”
学生:“因为它想变成蝴蝶。” 四、活动三:课文内容我知道(约10分钟) 游戏一:排排队 教师行为: 出示小毛虫、茧、蝴蝶的图片,并依次排列在黑板上,但顺序是打乱的。 提问:“同学们,谁能按照小毛虫变成蝴蝶的顺序,帮老师把这些图片排列好呢?” 邀请学生上台操作,同时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如小毛虫的蠕动、茧的包裹、蝴蝶的飞翔等。 学生行为: 举手示意,积极争取上台操作的机会。 上台后,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图片按“小毛虫——茧——蝴蝶”的顺序排列好。 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你排列的顺序是什么?能给我们讲讲为什么吗?” 学生:“我先放了小毛虫的图片,因为它是最开始的阶段;然后是茧的图片,因为小毛虫在里面变成了蛹;最后是蝴蝶的图片,因为蛹破茧而出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教师:“非常棒!你的理解很准确,讲解得也很清楚。” 游戏二:图文对对碰 教师行为: 分发课文段落与图片对应的小卡片给每组学生,卡片上分别写着课文的不同段落和对应的小毛虫、茧、蝴蝶的图片。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文段落与相应的图片进行配对。 完成后,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配对结果,并解释配对的理由。 学生行为: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将段落与图片进行配对。 积极参与讨论,确定配对结果。 上台展示并解释配对理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你们组是怎么配对的呢?能给我们讲讲吗?” 学生代表:“我们把第一段配给了小毛虫的图片,因为第一段描述了小毛虫的样子和它在做什么;第二段和第三段我们配给了茧的图片,因为这两段讲了小毛虫织茧的过程;最后几段我们配给了蝴蝶的图片,因为小毛虫变成了蝴蝶。” 五、布置作业(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书面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抄写今天学习的生字词三遍,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 布置口头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孩子复述《小毛虫》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出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鼓励拓展:“如果你对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感兴趣,可以查找更多关于昆虫变态发育的资料,或者观察家附近的小昆虫,记录下它们的有趣行为。”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内容。 表示会认真完成作业,并期待查找更多相关资料或进行观察活动。 六、拓展提升(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等。 总结:“就像小毛虫一样,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像蝴蝶一样破茧而出,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力量。” 学生行为: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聆听他人的分享,学习不同的观点和启示。 感受到成长的力量和美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随机抽取几张让学生认读。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毛虫》的哪些内容?谁能说说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行为: 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记忆。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说说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学生:“小毛虫先是蠕动着找食物,然后织茧把自己包裹起来,最后在茧里变成蛹,破茧而出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二、深入解读课文(约15分钟) 活动一:角色扮演 教师行为: 分配角色给学生,分别扮演小毛虫、茧、蝴蝶和旁白。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角色扮演的台词和动作。 学生行为: 选择或分配角色,准备台词。 在小组内排练,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角色的特点。 师生示例对话(角色扮演片段):
旁白:“在一片叶子上,有一只小毛虫。”
小毛虫(学生扮演):“我是一只小毛虫,我要努力地爬行,寻找食物。”(做出爬行的动作) 活动二:情感朗读 教师行为: 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如小毛虫织茧的过程和蝴蝶破茧而出的描写。 邀请学生尝试模仿老师的朗读,注重语调、语速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行为: 聆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感受语言的情感。 尝试模仿朗读,注意表达出小毛虫的努力和蝴蝶的美丽。 师生示例对话(朗读指导):
教师:“在读到小毛虫织茧的部分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呢?”
学生:“应该用缓慢而坚定的语气,表现出小毛虫的努力和决心。” 三、讨论与分享(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提出问题:“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认真聆听他人的分享,学习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我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就像我们学习新知识一样,开始可能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不同昆虫变态发育的图片或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蝴蝶,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也经历了类似的变态发育过程?” 鼓励学生创作,如编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行为: 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 动手创作,表达自己对成长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毛虫》这篇课文,不仅了解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神奇过程,还深刻体会到了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小毛虫虽然弱小,但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美丽的蜕变。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请大家回家后,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描写小毛虫、茧和蝴蝶的关键词句。同时,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次成长经历,可以是小毛虫故事给你的启发,也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口头作业:“请家长协助,与孩子一起讨论成长的话题,可以分享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也可以听听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鼓励孩子用今天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拓展:“同学们,如果你们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公园或郊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记录下它们的形态和行为。也可以尝试制作一个昆虫观察日记,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你的发现。” 六、拓展提升(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深化寓意理解: “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思考,《小毛虫》这个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成长的艰辛与美好,还蕴含了哪些更深层次的寓意呢?比如,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学会了自我接纳和耐心等待呢?”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故事,如自我认知、耐心与坚持、自我超越等。 创意表达: “接下来,让我们用创意的方式来表达对成长的理解。你可以选择以下任一方式来完成:编写一个关于成长的小故事,创作一首关于成长的诗歌,或者绘制一幅描绘成长历程的画作。记得要在作品中融入你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哦!” 分享与展示: 邀请几位学生自愿上台分享他们的创意作品,并简要说明创作思路和寓意。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和鼓励。 总结寄语: “同学们,成长是一场美丽的蜕变,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小毛虫。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像小毛虫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美丽春天。记住,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有彼此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