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 配套教学设计(21)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 配套教学设计(2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28 16:11:5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探究性试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探究性试题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察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
熟悉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和用途,掌握金属生锈条件,了解常见物质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溶液中的离子作用,重点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特殊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实验探究试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总结试题特点,提炼解题思路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实验探究性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突破试卷中的难点,为学生战胜中考提高信心;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之下,对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兴趣浓厚,有想要战胜它们的决心,在恰当时机提出试题中的难点,并授之以解题方法,在经过一定量习题的巩固练习,便可攻克难关,提高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化学知识,重点是酸碱盐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验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探究问题的实质,归纳总结出具体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谁能为老师说说看,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最好利用老师为大家总结的手掌记忆法。(学生回答)
掌握得很好,在化学试题中谁最让大家头痛?(学生回答)
原来如此,那当酸碱盐遇到实验探究,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今天我能就来攻克这一难题。(教师板书)
活动2【讲授】正课进行:
在老师做完演示实验之后,便会产生一些剩余溶液,探究试题中有一类试题与此相关,便是探究剩余溶液成分,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一类试题。
(一)探究溶液的剩余成分(教师板书)
这一类试题有三种经典题型,我们一一来攻克。(多媒体演示)
关键: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生成物,可能有反应物之一 。
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下P59实验10-9
①剩余溶液可能呈 酸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NaCl,HCl 。
验证方法及现象:
1、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2、活泼金属(Mg、Al、Fe等)——有气泡产生;(注意溶液颜色)
3、碳酸盐(如:Na2CO3、CaCO3)——有气泡产生;
4、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固体溶解;(注意溶液颜色)
5、难溶性碱(Cu(OH)2等)——沉淀溶解;(注意溶液颜色)
用途: 除锈 ;处理方法: 加入熟石灰 。
②剩余溶液可能 碱性,溶液中溶质成分:NaCl,NaOH 。 验证方法及现象:
1、指示剂——酚酞试液;
2、铵盐(氯化铵、硝酸铵等)——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PH试纸)
3、某些盐(硫酸铜溶液等)——产生蓝色沉淀;
处理方法: 通入二氧化碳 。
③剩余溶液可能呈 中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NaCl。
⑵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剩余溶液可能呈中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CaCl2 。
②剩余溶液可能呈酸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CaCl2,HCl。
⑶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钠 Ca(OH)2+Na2CO3=CaCO3 +2NaOH 。(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怎样利用石灰石,水和纯碱来制取烧碱?(掌握反应原理)
①剩余溶液可能呈 碱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NaOH 。
②剩余溶液可能呈 碱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NaOH, Na2CO3 。 验证方法及现象: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③剩余溶液可能呈 碱 性,溶液中溶质成分: NaOH,Ca(OH)2 。 验证方法及现象: 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一)
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相互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⑴请利用桌面上的试剂,探究溶液的溶质成分?
你选择的试剂: ,现象: 。
结论: 。
活动4【讲授】正课进行:
(二)探究混合物成分
关键: 找出各物质间的性质区别
常见的白色粉末成分探究:
Na2CO3
① 区分方法: 加热
NaHCO3
CaCO3
② 区分方法: 溶解性不同
Ca(HCO3)2
NaOH
③ 区分方法: ①稀盐酸,②可溶性钙盐等
Na2CO3
Na2CO3
④ 区分方法: ①通入CO2,②加入HCl溶液等
Ca(OH)2
常见的红色粉末:
Cu
区分方法: 稀盐酸 (注意外观有所区别)
Fe2O3
常见的黑色粉末:
C
区分方法: ①稀盐酸,②点燃,③磁铁
Fe粉
常见化肥:参照下P80
活动5【活动】学生活动(二)
⑵请利用桌面上的试剂,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可能成分一:氢氧化钙;
可能成分二:碳酸钠;
可能成分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你选择的试剂: ,现象: 。
结论: 。
活动6【讲授】正课进行: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和碱
盐和盐
反应物要求 碱


生成物要求 。
活动7【作业】反思与小结: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出疑问,由教师答疑;
并为下节课内容作铺垫。
1.(2011年上海中考试题)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硫酸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次。
2.(2011年某市中考试题)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3.(2010年长春市中考试题) 将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 ;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有气泡冒出。由此得出结论: ;
(3)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CaCl2: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由此得出结论:不含有CaCl2。这一探究同时说明滤液B中也不含有Ca(OH)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4.(2010年湛江中考试题)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 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 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如上表的性质。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 _,否则为______ __。
5.(2010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验提探究。
【实验设计]将上面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进行试验。
【实验记录】
(1)请写出组合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组合①与组合⑤相同反应现象: 。
(3)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实验结论】
由以上探究实验可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
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请写出一种不能作为反应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盐 。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