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课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课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07: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选择题
1.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2.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规定20%的利率,如农民借100钱,一年到期后就需要还120钱。此外,新法还强行规定地方的贷款数额,地方官为(超额)完成放贷取息的任务,实行硬性摊派。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B.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C.是北宋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D.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3.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
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
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
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4.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启蒙
C.改革了君主专制的政体
D.推动了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6.“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曾说,“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据此可知,康广仁(  )
A.肯定了戊戌维新的积极意义
B.批评了戊戌维新的守旧软弱
C.分析了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
D.赞扬了戊戌维新的斗争精神
7.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向全国推行募役法。募役法的内容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有利于(  )
A.减轻农户的生活负担 B.创制以钱代役的模式
C.保障农业生产的时间 D.缓和阶层间贫富差距
8.宋神宗曾忧心仲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二虏”是指(  )
A.辽、金 B.金、蒙古 C.辽、西夏 D.金、西夏
9.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兴办新式学堂 B.创建新式海军
C.主张君主立宪 D.创办近代工业
10.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主张“择能力”。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礼乐制度彻底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德治与法治之争结束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11.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
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12.清末新政中,广西“垦荒以招商为宗旨,不论本省邻省之官绅商民,凡能设立公司鸠集股本雇募耕佣前来领垦者,均准承办;其业其人,皆归入商界一律看待”。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垦荒政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政策调整推动商业资本的流向
C.清末新政重蹈土地兼并的覆辙
D.重商政策带动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中共八大前后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基本形成。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二是理顺“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三是理顺“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确保国家“社会公仆”的本质功能。……国家改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治理各自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选择题
1.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答案】C
2.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规定20%的利率,如农民借100钱,一年到期后就需要还120钱。此外,新法还强行规定地方的贷款数额,地方官为(超额)完成放贷取息的任务,实行硬性摊派。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B.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C.是北宋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D.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答案】A
3.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
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
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
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答案】B
4.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5.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启蒙
C.改革了君主专制的政体
D.推动了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答案】B
6.“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曾说,“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据此可知,康广仁(  )
A.肯定了戊戌维新的积极意义
B.批评了戊戌维新的守旧软弱
C.分析了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
D.赞扬了戊戌维新的斗争精神
【答案】C
7.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向全国推行募役法。募役法的内容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有利于(  )
A.减轻农户的生活负担 B.创制以钱代役的模式
C.保障农业生产的时间 D.缓和阶层间贫富差距
【答案】C
8.宋神宗曾忧心仲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二虏”是指(  )
A.辽、金 B.金、蒙古 C.辽、西夏 D.金、西夏
【答案】C
9.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兴办新式学堂 B.创建新式海军
C.主张君主立宪 D.创办近代工业
【答案】C
10.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主张“择能力”。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礼乐制度彻底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德治与法治之争结束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答案】D
11.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
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答案】B
12.清末新政中,广西“垦荒以招商为宗旨,不论本省邻省之官绅商民,凡能设立公司鸠集股本雇募耕佣前来领垦者,均准承办;其业其人,皆归入商界一律看待”。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垦荒政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政策调整推动商业资本的流向
C.清末新政重蹈土地兼并的覆辙
D.重商政策带动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中共八大前后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基本形成。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二是理顺“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三是理顺“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确保国家“社会公仆”的本质功能。……国家改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治理各自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
答案:(1)突出特点:过渡时期是以国家基本制度的建构建立和保障社会主义新秩序,即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根本价值;以建立和巩固社会发展新秩序为根本基础;以发动和推进所有制变革为关键环节;以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以清除旧国家遗留的封建残余为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管理制度,激发了社会活力;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保证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