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 )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
2.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 )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
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 )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4.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表示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做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
A.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5.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7.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审定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和义务、行政、司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 )
A.教学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B.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C.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D.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
9.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中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 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确保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B.壮大了党员队伍
C.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
D.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
10.“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赋予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表明( )
A.实现了男女平等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12.在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
B.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
C.1954年宪法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
D.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中阐述了他三个阶段的政治主张。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当派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以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国民代表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过半省份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
材料二 1928年10月,随着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中国至少在名义上统一于青天白日旗下。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根据《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宣布中华民国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训政纲领》的要点为: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同时,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但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要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
材料三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建立民主政治的三个阶段。对此你有何看法 (7分)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不同。(8分)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 )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
【解析】选B。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而是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以限制总统权力,故B正确,A错误;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主要是限制总统权力,与主权在民、保障自由平等无关,故C、D错误。
2.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 )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
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
【解析】选A。宋教仁致力于“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表明国民党从一个革命政党向议会政党方向转型,但宋教仁被暗杀,说明转型道路艰辛,故A正确;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错误;“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表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故C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宋教仁推动国民党转型目的在于建立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而非逼袁世凯退总统位,故D错误。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 )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解析】选A。题干“主要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联系1931年前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史实,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很有必要,故选A。
4.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表示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做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
A.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解析】选D。从1941年起,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改选或新建政权机构,故D符合题意;A、B、C属于次要原因,不符合题干中“最准确”的限制条件。
5.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选D。“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正确。
6.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析】选C。从材料中“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即可判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七届二中全会及其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③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成果在《共同纲领》中有所体现,①正确;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集中制体现权力来源与运行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②和④。
8.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审定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和义务、行政、司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 )
A.教学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B.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C.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D.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述《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的课目信息,可知当时刚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非常注重对国民的常识教育,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选B项;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国民的封建思想残余仍较为浓厚,这些教学内容并未贴近民众的生活,故排除A项;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则不会向民众宣传其权利与义务,故排除C项;教材的主要功能是教化,而不是舆论宣传,故排除D项。
9.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中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 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确保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B.壮大了党员队伍
C.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
D.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和抗敌后援会等群众团体,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故D项正确;A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主要是为抗日斗争服务的,故排除;B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的成员并非都是共产党员,故排除;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都是抗日团体,与提高生产积极性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10.“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好了筹备工作,故选B项。
11.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赋予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表明( )
A.实现了男女平等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解析: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后来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不能说明实现了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女子参政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女子参政的信息,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故C项错误。
12.在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
B.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
C.1954年宪法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
D.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解析:题干材料“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兼顾了各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体现了民主性和广泛性,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于1956年,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1954年宪法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中阐述了他三个阶段的政治主张。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当派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以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国民代表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过半省份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
材料二 1928年10月,随着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中国至少在名义上统一于青天白日旗下。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根据《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宣布中华民国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训政纲领》的要点为: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同时,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但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要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
材料三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建立民主政治的三个阶段。对此你有何看法 (7分)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不同。(8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信息“在军政时期”“进入训政阶段”“全国进入宪政阶段”即可回答三个阶段;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第(2)题主要从两者实质回答。
答案:(1)军政、训政、宪政。
“看法”可肯定亦可否定,言之成理即可。肯定说:中国普通民众由于缺乏民主经验, 不了解民主活动的方式、方法,容易导致社会混乱或被野心家利用,故需要循序渐进。否定说:训政,是不相信人民参政的能力;最有效的民主训练方法是逐渐放开政权,使人民参与到民主政治活动中去,得到民主政治训练,故训政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的实质是国民党以“训政”名义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如“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民党统治下是一党专政,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