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十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
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4.“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5.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改善与苏联、蒙古、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重视搞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关系。此次对外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
C.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D.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6.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并威胁我国的稳定与安全,使中苏关系迅速恶化,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1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22年严重对峙的僵局。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 )
A.有利于平衡和制约国际战略力量
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的影响
C.促使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D.推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
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如何处理同邻国的边界争议上,周恩来说:“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些地方。”这体现了新中国提出的( )
A.“另起炉灶”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0.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
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并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又参加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外交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国际格局从对抗走向缓和
12.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
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40—60年代 联合国共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 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1981年 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 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1981—1989年 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 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作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 安理会批准进行的维和行动达43次之多;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峰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 中国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了重要角色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十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
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答案】A
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C
3.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A
4.“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答案】C
5.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改善与苏联、蒙古、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重视搞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关系。此次对外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
C.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D.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答案】B
6.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并威胁我国的稳定与安全,使中苏关系迅速恶化,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1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22年严重对峙的僵局。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 )
A.有利于平衡和制约国际战略力量
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的影响
C.促使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D.推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案】A
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
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答案】B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如何处理同邻国的边界争议上,周恩来说:“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些地方。”这体现了新中国提出的( )
A.“另起炉灶”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C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答案】A
10.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
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
【答案】B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并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又参加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外交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国际格局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B
12.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
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40—60年代 联合国共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 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1981年 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 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1981—1989年 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 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作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 安理会批准进行的维和行动达43次之多;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峰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 中国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了重要角色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
外交行为的演进》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论述:联合国成立初期的维和行动,为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联合国逐渐摆脱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不支持到主动参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联合国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维和行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全面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上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