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07: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因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文武并重 B.强化相权 C.强干弱枝 D.穷兵黩武
2.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  )
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
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
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
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
3.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4.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
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
5.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索”。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  )
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
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
6.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7.如表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
时间 州 县
公元960年 111 68
公元979年 297 1860
(据《宋史 地理志》整理)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
8.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司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此举旨在(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9.如表为辽宋榷场贸易中商品交易种类与限制交易情况。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
类别 内容
宋对辽输出的主要商品 茶、药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
宋对辽严禁输出的商品 铜钱、金、银、铜、铁等金属,硫磺、硝、书籍
辽对宋输出的主要商品 羊、骆驼、皮革、毛毡、盐、马具
辽对宋严禁输出的商品 马、粮谷
A.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程度加深
B.宋与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C.宋辽间交流又对立的特殊关系
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10.有学者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描述说明(  )
A.南北服饰交流频繁 B.辽朝职官因俗而治
C.辽宋制度相互借鉴 D.契丹生活方式改变
11.(2023·甘肃张掖)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 )
A.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
B.背离了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
C.没有全面评价变法影响
D.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之上
12.(2023·山东菏泽)南宋初,监察御史方廷实上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反对议和。这主要体现出当时( )
A.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
D.监察体制的有效运行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黄泛区示意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因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文武并重 B.强化相权 C.强干弱枝 D.穷兵黩武
【答案】C
2.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  )
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
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
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
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
【答案】C
3.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答案】B
4.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
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
【答案】A
5.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索”。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  )
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
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
【答案】D
6.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B
7.如表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
时间 州 县
公元960年 111 68
公元979年 297 1860
(据《宋史 地理志》整理)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
【答案】B
8.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司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此举旨在(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答案】D
9.如表为辽宋榷场贸易中商品交易种类与限制交易情况。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
类别 内容
宋对辽输出的主要商品 茶、药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
宋对辽严禁输出的商品 铜钱、金、银、铜、铁等金属,硫磺、硝、书籍
辽对宋输出的主要商品 羊、骆驼、皮革、毛毡、盐、马具
辽对宋严禁输出的商品 马、粮谷
A.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程度加深
B.宋与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C.宋辽间交流又对立的特殊关系
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答案】C
10.有学者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描述说明(  )
A.南北服饰交流频繁 B.辽朝职官因俗而治
C.辽宋制度相互借鉴 D.契丹生活方式改变
【答案】B
11.(2023·甘肃张掖)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 C )
A.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
B.背离了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
C.没有全面评价变法影响
D.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之上
12.(2023·山东菏泽)南宋初,监察御史方廷实上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反对议和。这主要体现出当时( B )
A.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
D.监察体制的有效运行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黄泛区示意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答案] 利:
(1)从北宋都城的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历史上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2)从北宋都城的现实意义角度作答:①从开封与洛阳、长安的经济对比角度,洛阳、长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②从开封的交通及意义角度,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
弊:
(1)从北宋都城的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角度:开封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经常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
(2)从北宋都城的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为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容易造成冗兵。(重点在地形平坦)
(3)从北宋都城的位置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导致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