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
A.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2.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3.史料记载:“黄金以镒(古代重量单位)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如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 )
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B.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
D.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完善
6.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上述举措( )
A.巩固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B.受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C.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
D.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8.如图是晚清光绪元宝,俗称“龙洋”。1889年,清政府批准湖北铸造银元,即光绪元宝。各省纷纷仿造,含银量参差不齐。清政府此举( )
A.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B.抛弃了传统货币文化
C.推动了中国货币转型 D.垄断了货币铸造发行
9.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禁止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用黄金支付,美国最终放弃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两次金本位制的改变( )
A.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B.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
C.表明美国经济政策反复无常
D.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
10.某报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是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这里的“美国梦的光辉顶点”指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扩张已经完成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D.IMF和WB的正式运行
11.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用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而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的现象。这表明( )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加强
1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在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促进了贷款国开启工业化进程
D.成为美国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中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如“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下令铸造“开元通宝”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摘编自耿振东《<管子>学史》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要“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是:“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摘编自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
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和民国初年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
A.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答案】A
2.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C
3.史料记载:“黄金以镒(古代重量单位)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5.如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 )
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B.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
D.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完善
【答案】A
6.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上述举措( )
A.巩固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B.受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C.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
D.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C
7.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答案】A
8.如图是晚清光绪元宝,俗称“龙洋”。1889年,清政府批准湖北铸造银元,即光绪元宝。各省纷纷仿造,含银量参差不齐。清政府此举( )
A.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B.抛弃了传统货币文化
C.推动了中国货币转型 D.垄断了货币铸造发行
【答案】C
9.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禁止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用黄金支付,美国最终放弃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两次金本位制的改变( )
A.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B.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
C.表明美国经济政策反复无常
D.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
【答案】A
10.某报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是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这里的“美国梦的光辉顶点”指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扩张已经完成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D.IMF和WB的正式运行
【答案】C
11.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用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而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的现象。这表明( )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加强
答案:B
1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在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促进了贷款国开启工业化进程
D.成为美国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中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如“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下令铸造“开元通宝”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摘编自耿振东《<管子>学史》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要“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是:“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摘编自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
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和民国初年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铸币专营政策历史悠久,历代传承;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政府的铸币权;对民间私自铸币行为管控较严。
(2)主要措施:严禁金银在市场上流通,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原因:沙俄企图攫取蒙古;民国初期,政府财政困难;金属货币制度存在缺陷;西方货币理论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孙中山的个人认识;纸币的优越性。
(3)共同作用:抵御外来势力的威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