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 地平线交响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 地平线交响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7 07: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平线交响曲》教案
教材分析:《地平线交响曲》是一部为女高音、男中音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单乐章交响曲。其音乐素材多来自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汉族的民间音乐。作曲家汲取了我国藏族民歌的旋律,融入了藏戏和蒙古族舞蹈的打击乐节奏,运用了我国古代套曲“起、承、转、合”的创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也具备了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与此同时,作曲家也使用了一些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如对旋律进行充分的变化和发展、频繁的转调、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等),因而又使乐曲具有一种鲜明的时代气息。
教材中选取了前奏部分和A段的第一个主题(囊玛)
教学目标:
1、 聆听《地平线交响曲》片段,感受乐曲中蕴含的臧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体验其创作技法上的现代特征,初步感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原则。
2、 通过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人声音色、主题的民族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创作方法上的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内容。
3、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重点:
聆听《地平线交响曲》片段,感受乐曲中蕴含的臧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体验其创作技法上的现代特征,初步感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原则。
难点:
学生对民族元素的聆听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我是来自锦屏中学的金丽红,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这一节音乐课,让我们一起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一、新课导入
1.师:首先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欣赏一首交响曲的片段,说说与我们平常听得交响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加入了人声
2.播放《地平线交响曲》片段
师:是的,那么这个作品加入了哪几种人声类别呢?
生:女高音、男中音或者男低音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到底是哪两种呢?女高音大家是非常确定了,那么让我们来听听女高音的音色吧!
3.播放女高音片段
生:尖、明亮
师:很好!让我们从谱例中来看看,她的演唱节奏和旋律是如何变化的?
出示谱例
介绍节奏自由,旋律起伏不大,音区较高,好像在朗诵的感觉——出示女高音宣叙调
师:在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叫“宣叙调”。她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呢?
生:空中,天上
师:很棒,真聪明。
播放男中音片段
师:那么男的音色又是如何的呢?到底是男中还是男低呢?
生:低沉,有力 男中音
师:是的,男中音用吟唱的方法唱出了一段衬词性的歌 你们觉得他在干什么?
生:念经。
师:对,好像在祈祷着什么。
播放复调片段
师: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根据音乐画画旋律线。
生听音乐画旋律线
可以多听几遍,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旋律线。
师PPT出示旋律线
师:三段旋律交替出现,各自演唱、演奏,这是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复调
这样的旋律线像什么呢?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作品就呼之欲出了——作曲家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从一万米的高空俯视大地,他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看到了水天汇合的地方,那就是——地平线。(出示课题《地平线交响曲》)
二、新课教学
1.师:为女高音、男中音与乐队而作
2.播放前奏(藏戏)
(1)师: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两个部分
师:这段音乐的力度、配器有何变化?
生:力度越来越强 感觉乐器越来越多
师:回答的真好!回答的真好!让我们从这个谱例中可以看出首先是有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然后加入低音提琴,最后加入小提琴。
师:给人怎样的情绪?
生:越来越激动,强烈
师: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2)
师:你听到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还有哪些特色乐器在演奏呢?
生:
师:你知道这是在模仿什么表演吗?
生猜想
师:这是西藏有名的藏戏,一人一鼓作为伴奏,我们可以一起欣赏藏戏的一个片段,来感受下作者在这里对藏戏形象的表现。从这个音乐片段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将我们带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接下来音乐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3.播放前奏部分尾声
生:感觉很神秘
师:是哪些乐器的演奏让你感到神秘呢?

生:这些乐器都很低,低音乐器吧!
师:大管、低音大管、低音号把我们好像带到了什么地方呢?
生:寺庙
师:好像在模拟藏族寺庙中法号的音响。
再听
师:你能听出旋律是藏族中的什么音乐吗?
生可能不太清楚
师:藏族传统歌舞“囊玛”。听,原本低沉如法号般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好像有很多乐器在演奏,打破了沉静。
师:双簧管、英国管各自演奏旋律,运用复调的创作手法打破织体,将我们带入了神秘的雪域高原。你还听到了什么特色的乐器呢?
生:打击乐器
师:对,这可是用葡萄酒杯敲击发出的声音哦!这里作者运用了蒙古族舞曲的打击乐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4.欣赏A(c)部分(学生自己分析)
师:通过对《地平线》前奏部分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运用了很多的中国民族元素和现代创作手法,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聆听作品的A(c)部分,让我们一起完成对这段音乐的剖析。
生分析
5.完整聆听教材中的取材部分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书中选取一部分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填写相关内容。
生填写
师:整个作品有19分钟之长,书中选取的是前面几个部分,接下来乐曲会将前奏部分出现的内容扩张,让人联想到藏族人民在热情的歌舞,然后再现A部分,赞美西藏的雪域高原的美丽景色。最后乐曲在热烈而庄重的情绪中结束。它的曲式结构称为复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单乐章的交响曲。希望大家课后能去完整聆听这个伟大的作品。
三、课堂总结
师:这位作曲家是谁呢?介绍——叶小纲
这部作品加入人声、民族素材的选用、现代创作技法的结合,被称为是20世纪华人的经典。从这部作品的创作中,让我们知道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实像叶小纲这种伟大的作曲家,在我们中国有很多,比如谭盾 《1997天、地、人》;朱践耳《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郭文景《蜀道难》。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